五月的京城总带着股利落的劲儿,30℃的阳光铺得坦荡,没有盛夏的黏腻,也褪了春日的温吞,风里裹着点北方特有的干燥,吹在脸上是清清爽爽的疼。
光线传媒总部的顶层办公室里,落地窗外是CBD鳞次栉比的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着晃眼的日光,窗内却透着股沉稳的凉意——中央空调将温度掐得刚刚好,实木茶桌上泡着的碧螺春冒着细白的热气,茶香混着打印纸的油墨味,成了这间屋子独有的“商业气息”。
李文东坐在茶桌一侧的真皮沙发里,目光落在面前摊开的几张票房报表上。
报表用浅灰色的底纹印着光线的LOGO,上面用红、蓝两色笔圈注着关键数据,最显眼的两栏,分别是《青春》和《合伙人》的票房趋势图。
作为东皇娱乐的掌舵人,也是光线传媒的重要股东,他今天来这儿,本是例行的季度沟通,却没料到刚坐下,就被这两份数据勾住了注意力。
“《青春》这数据,比我预想的还稳。”李文东抬起头,视线扫过对面坐着的王常田——光线传媒的当家人,此刻正端着茶杯,嘴角噙着藏不住的笑意。
他指尖在报表上“4月13日全国公映”那行字上点了点,“当初定档的时候,我还担心避开了春节档、暑期档,会不会少了流量加持,现在看,倒是选对了。”
王常田放下茶杯,指节轻轻敲了敲桌面:“可不是嘛,4月中旬这档期,前不着春节的扎堆大片,后靠着五一的短途假期,年轻人要么踏青要么看电影,刚好给《青春》留了口子。而且这片子的题材也讨巧,校园青春片,不挑受众,学生、刚工作的年轻人都买账。”
两人的目光一同落在《青春》的票房数据上,那串数字像一串跳动的音符,透着实打实的亮眼。
首日票房5千万元,这个成绩对于一部中小成本青春片来说,已经是开门红。
上映7天,票房直接冲破3.1亿元,平均每天近4500万的进账,足以说明影片的口碑正在发酵。
第二周势头稍缓,但仍稳稳收了2.3亿,没有出现常见的“首周即巅峰”的颓势。
第三周再添1.83亿,票房曲线依旧平缓;直到第四周,《钢铁侠3》和《合伙人》两部新片同日上映,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力加上同公司新片的分流,才让《青春》的票房下滑到1.2亿——即便如此,它依旧牢牢占据着票房榜前三的位置。
到了第五周,影片热度渐退,却仍能拿下约7000万的票房,再加上东南亚市场的分成,累计票房直接冲破了12亿大关。
“前世的时候,《青春》的票房虽然也不错,但没到这个份上。”李文东心里掠过一丝感慨,嘴上却没多说,只是指了指报表下方的“主创名单”,“这一世把那些狗血镜头删掉是对的,薛小路的导演风格本来就偏写实,加那些没必要的冲突反而画蛇添足。
还有毛小彤、陈潇、林更心这几个演员,选得准——毛小彤的灵气适合女主角的倔强,陈潇的外形贴合校园女神的设定,林更心的少年感又能撑起男一号的青涩,没有用那些天价流量,反而让影片更接地气。”
王常田闻言笑出了声:“当初定演员的时候,还有人建议找几个流量明星撑场面,我没敢拍板,还是跟你通了电话,你说‘青春片要的是代入感,不是星光度’,我才定了这阵容。”
“现在看来,不仅成本控制住了,观众还买账。而且你别说,光线现在的宣传团队越来越给力了,之前还担心东南亚市场不好打开,结果他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做了路演,还跟当地影院谈了专属排片,线上又推预告片,结合当地的‘校园回忆’话题,硬是把海外票房拉起来了——单亚洲市场就破了10亿,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李文东微微颔首,指尖摩挲着雪茄的滤嘴:“宣传是辅助,核心还是影片质量过硬。对了,《合伙人》现在接档的情况怎么样?”
提到《合伙人》,王常田的笑意淡了些,但依旧带着期待:“《合伙人》接了《青春》的棒,虽然开局差了点——上映首日票房只有3千万,比《青春》少了2千万。但你猜怎么着?次日票房直接飙升到5246万,周末三天更是累计收了1.4亿!”
“这说明影片的口碑在慢慢起来,而且最关键的是,它居然能跟同期P李子出品的《钢铁侠3》掰掰手腕——要知道,那可是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我们这部中小成本的现实题材片,能有这成绩,已经算赢了。”
“能超越同期的《钢铁侠3》?”李文东挑了挑眉,眼里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释然了,“也正常,《合伙人》讲的是草根创业的故事,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奋斗心态,比《钢铁侠3》的‘拯救世界’更有共鸣。现在的观众越来越理性了,不是光靠特效和IP就能糊弄的。”
两人聊到这儿,茶桌上的碧螺春已经凉了大半。
王常田起身给两人续了茶,语气忽然沉了下来:“东哥,今天找你回来,除了聊票房,还有个事儿想跟你商量——最近不少资本开始往影视行业涌了,我有点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