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十甫路28号的卷闸门终于升起,不过这次挂的是“西关选品中心”的木牌。
陈叔戴着耳麦坐在镜头前,身后的货架上摆满了顺德的家电、四会的玉器、中山的灯具。
“家人们看这款珐琅彩茶具,出自广州老字号匠人之手……”打光灯照亮了他略显生疏的笑脸,旁边的运营小哥悄悄比了个“点赞”的手势。
门外,曾经的凉茶铺变成了快递驿站,顺丰的货车停在骑楼下,等着装载当天的直播订单。
王老板的化妆品工厂在长三角电商园里开早会,大屏幕同步着teu的实时订单。
“东南亚的客户喜欢柑橘调香水,欧美市场要加大防晒品投放。”研发经理的汇报被掌声打断,财务总监宣布上个月的出口额突破两千万。
窗外,自动化流水线正在分装新批次的护肤品,旁边的直播间里,外籍主播用中文喊着“宝宝们下单”,背景墙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红点密集得像繁星。
拼夕夕会议室,陈经理展示着最新的战略规划:“国内产业带迁徙为海外拓展提供了强大供应链支撑,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建立100个跨境云仓。”
屏幕上,广州十三行的服装、杭州四季青的童装、义务的小商品,都在新的物流网络里找到了新坐标。
当提到“帮助房东转型为供应链服务商”的计划时,坐在角落的梁伯掏出笔记本,记下了“共享仓储”“直播培训”几个关键词。
散会时,他望着窗外的摩天大楼,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失眠的空铺,或许正等着在新的商潮里重新起航。
李芳和陈叔坐在珠江边的亲水平台,身后是灯火通明的电商直播基地。
“您看,”李芳指着手机里的订单,“今晚卖出的旗袍里,有30%发往海外。”江风吹过陈叔的白发,他看着对岸闪烁的“一铺养三代”广告牌,突然笑了。那个被时代淘汰的不是商铺,而是躺在租金簿上的旧梦。
远处,货轮的汽笛声与直播间的欢呼声交织,在夜色中谱成新的商业歌谣——当潮水转向时,有人害怕沉没,有人已经学会驾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