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植宇宙的星空,曾是宇宙间最鲜活的调色盘。
不是冰冷的星云与尘埃,而是流淌着生机的“植物星河”
——生命之树的主根扎在宇宙本源的“混沌土壤”
里,那土壤是盘古创世时凝结的生机结晶,呈深褐色,湿润的质地里泛着细小的绿色光点,每一粒光点都是一个未觉醒的生命种子。
主根比三十颗恒星加起来还要粗壮,表皮是深褐色的坚韧木质,上面布满了螺旋状的“灵脉纹路”
,纹路里流淌着淡绿色的灵液,像地球热带雨林里奔腾的河流,每一次脉动都能让整个宇宙的生机粒子随之震颤。
树干向上延伸至百万光年外,中途分叉出无数星云般的脉络——这些次级枝干不是僵硬的,而是像垂柳的枝条般轻轻摇曳,表面覆盖着半透明的“韧皮膜”
,膜下的灵脉清晰可见,灵液流动时会在膜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泽。
每一根细枝的末端,都缀满了“星叶”
:叶片比木星更宽阔,边缘呈柔和的波浪状,表面覆盖着半透明的荧光脉络,脉络的颜色会随灵液浓度变化——清晨是淡蓝,正午是翠绿,夜晚则变成暖黄。
灵液在脉络里流动时,会出“潺潺”
的轻响,像山间的溪流;偶尔有灵液从叶尖滴落,每一滴都像一颗浓缩的绿宝石,表面裹着一层极薄的能量膜,滴落在荒芜的星云中时,能量膜会瞬间炸开,绿色的生机粒子像蒲公英般散开,落在星云尘埃上,尘埃会在三秒内开始聚合——先是形成岩石核心,接着长出绿色的苔藓,然后蔓延出藤蔓,最后变成一颗覆盖着森林与湖泊的生命星球。
星叶之间,缠绕着“缚星藤”
:藤蔓是翠绿色的,表面长着细小的倒刺,倒刺不是用来攻击,而是用来抓住星叶的边缘,让藤蔓能随着枝干的摇曳调整位置。
藤蔓上每隔十米,就挂着一颗拳头大小的“光果”
:光果的表皮是半透明的橘色,里面灌满了光的汁液,暖光从果皮里透出来,像一串串悬挂在星空中的小灯笼。
这些暖光不会刺眼,反而带着温和的生机,能穿透星云的阻隔,为遥远的边缘星系提供光源——在灵植宇的居民看来,光果的光芒不是“照亮”
,而是“滋养”
,即使在最偏僻的星球,只要能感受到光果的暖意,植物就不会枯萎。
宇宙的“地面”
,其实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苔藓绒”
:苔藓呈浅绿色,厚度过百米,踩上去会像踩在天鹅绒上一样柔软,同时泛起浅绿色的涟漪,涟漪扩散时会带动周围的生机粒子一起跳动。
苔藓绒下面,是纵横交错的“地下灵河”
,灵河的水就是稀释后的灵液,偶尔会从苔藓的缝隙中渗出,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水洼,水洼里会自动长出微型的星叶和缚星藤,变成一个个精致的“袖珍生态系统”
。
空气中漂浮着带着草木清香的能量粒子,这些粒子呈淡绿色,像萤火虫般缓慢飞舞,落在灵植生物身上时,会轻轻融入它们的身体,补充生机——深吸一口气,鼻腔里会充满雨后森林的清新,连肺部都像被灵液滋润过一样舒服。
灵植生物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构成了完整的生态链:
-藤甲人:他们的身体由活的缚星藤编织而成,皮肤是深绿色的,上面能看到细小的灵脉纹路,纹路会随情绪变化颜色——平静时是翠绿,兴奋时是亮蓝,愤怒时则变成深红。
他们不需要进食,只要每天吸收一次星叶的灵液,就能维持生命;手臂和腿部的藤蔓可以自由伸缩,最长能拉到原来的三倍,比如在采摘高处的光果时,手臂会像望远镜一样拉长,指尖的藤蔓会变成细小的钩子,轻轻勾住光果的果柄。
遇到危险时,身体的藤蔓会快收紧,变得像钢铁一样坚硬,形成天然的“藤甲”
,连恒星的辐射都能挡住。
-荧光兽:外形像地球上的鹿,却长着六条腿,腿部肌肉达,能在苔藓绒上以每秒百米的度奔跑。
它们的皮毛是银白色的,上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光鳞片,鳞片会随奔跑度闪烁——慢跑时是淡蓝,快跑时则变成亮白,奔跑时周身会留下淡蓝色的光痕,光痕能持续十秒才消散,在星空中织成一道道转瞬即逝的弧线。
荧光兽以光果为食,吃的时候会用舌头轻轻舔舐光果的表皮,表皮破裂后,光的汁液会流进它们的嘴里,吃完后,它们的鳞片会变得更亮,甚至能在黑暗中照亮周围十米的范围。
-菌伞族:是灵植宇的“感知者”
,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而是由无数细小的菌丝和伞盖组成——菌丝隐藏在苔藓绒和土壤里,像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能感知整个宇宙的生机流动;地面上的伞盖则是它们的“身体”
,伞盖呈淡粉色,表面有螺旋状的纹路,纹路的数量代表菌伞族个体的年龄,最多的能达到上千圈。
它们通过菌丝交流,不需要声音,只要菌丝轻轻触碰,就能传递复杂的信息;遇到枯萎的植物时,它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