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36年4月的风,终于拂去了笼罩地球的灰黄烟尘。
清晨六点,西山旧能源站的金属穹顶在初升朝阳下泛着斑驳的银光——那是十年前“植物拯救计划”
初见成效后,人类给这座废墟刷上的第一遍防锈漆。
穹顶下方,临时搭建的白色板房里亮着暖黄的应急灯,叶云天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能源读数,指尖在布满划痕的控制台上轻轻敲击,节奏与十年前他在实验室调试云舟1号时如出一辙。
“第17号管道的辐射值降到安全阈值了,”
林月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攥着一台巴掌大的探测器,屏幕上的绿色波形正缓慢趋于平稳,“不过残波干扰还在,你看——”
她将探测器凑到叶云天面前,屏幕边缘的杂波像细碎的雪花,“比昨天排查的12号站强了3个微特斯拉,有点不对劲。”
叶云天抬头时,晨光刚好透过板房的透气窗,落在林月瞳鬓角的碎上。
这十年里,他们从“种子培育组”
的搭档变成“能源修复小队”
的核心,脸上都多了些风霜——林月瞳的实验服袖口总沾着泥土(那是她仍坚持每周去生态基地育苗的痕迹),而叶云天的眼镜框换了三次,每次都选和当年研云舟1号时一样的款式,仿佛那副金属框架能锚定他与过去的联系。
“把残波频率调出来,和云舟1号的虫洞波动库比对。”
叶云天按下控制台侧面的红色按钮,屏幕瞬间切换到加密文件夹——“云舟1号研档案”
的字样在黑暗中亮起,下方标注着“仅限叶云天、林月瞳访问”
。
这是2o26年年初,他们从国家科研库调出的原始数据,里面封存着当年穿越时空的每一组参数,包括那些被匆忙标注为“已解决”
的技术瑕疵。
林月瞳的手指在探测器上飞快操作,半分钟后,两组频率曲线在屏幕上重叠——浅蓝色的“西山残波”
与深紫色的“云舟1号虫洞波动”
像两条缠绕的藤蔓,除了振幅强度不同,波峰与波谷的间隔完全一致。
“怎么可能?”
林月瞳的声音顿了顿,她下意识地攥紧探测器,指节微微白,“云舟1号不是在2o26年4月就带着叶云舟和叶云帝回归2o82年了吗?虫洞当时应该已经闭合了才对。”
叶云天没有立刻回答。
他点开“时空定位模块”
的子文件夹,调出当年磁约束环的质检报告——那是2o25年9月,云舟1号次试航前的紧急检测记录。
屏幕上的照片里,银色的磁约束环边缘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划痕,旁边的手写批注是年轻的自己留下的:“旧能源管道回收材料,存在oo2磨损,暂不影响试航,后续需更换。”
后续。
叶云天的指尖落在“后续”
两个字上,心脏猛地沉了一下。
他想起2o25年的深秋,为了赶在寒冬前完成云舟1号的升级,整个团队连轴转了三个月——林月瞳的种子培育进入关键期,叶云舟要同步整理未来记忆里的“月瞳素”
数据,而他自己,为了修复参数漂移的问题,最终还是用了那枚有磨损的磁约束环。
“后续更换”
的标注,最终被淹没在堆积如山的实验报告里,直到云舟1号成功穿越,这枚磁约束环的隐患,成了无人再提及的角落。
“虫洞没完全闭合。”
叶云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磁约束环的磨损导致虫洞关闭时出现了裂隙,就像没拧紧的水龙头,一直在往外漏空间能量。
而西山站的能源残波——”
他指向屏幕上的频率曲线,“这些残留的旧能源辐射,刚好和裂隙的能量频率共振,把裂隙撑大了。”
林月瞳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屏幕,探测器突然出一阵急促的“滴滴”
声,屏幕上的杂波瞬间变得剧烈,绿色波形朝着异常区域倾斜,最终定格在一个闪烁的红点上——信号源方向,5公里外,青川河。
“青川河下游有座废弃的水电站,”
林月瞳迅调取地图,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是2o世纪的老设施,去年我们排查过一次,当时残波强度还很低,怎么会突然——”
“不是突然,是积累。”
叶云天站起身,抓起椅背上的防护服,金属拉链划过布料的声音在安静的板房里格外清晰,“云舟1号的裂隙已经存在快一年了,只是之前能量太弱,直到和水电站的残波共振,才终于被我们检测到。
现在要去青川河,晚一步可能就来不及了。”
林月瞳立刻跟上,她将探测器塞进防护服的口袋,顺手拿起桌上的便携式光谱仪——那是用云舟1号的备用零件改造的,能检测到跨空间粒子的痕迹。
板房外,朝阳已经升得更高,远处的生态基地里,成片的改良小麦在风中摇曳,翠绿的叶片反射着阳光,那是“植物拯救计划”
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