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7章 吕明远历史见证者的警示之声

第7章 吕明远历史见证者的警示之声(1 / 2)

时间的尘埃落在吕明远的肩头,已分不清是哪个时代的沙。

他站在一片断壁残垣之中,脚下的陶片上还残留着模糊的水纹图案——那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留下的最后印记。

热风卷起沙砾,穿过半塌的拱券,出呜咽般的声响,像在重复着千年前祭司的祷词,又像在诉说着被干渴吞噬的哀嚎。

全息记录仪悬浮在他面前,无声地扫描着这片废墟,将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陶器残片的年代、河道遗迹的走向一一记录在案,数据冰冷而精确,拼凑出一个文明消亡的轨迹。

吕明远的身份是“明远先生”

,一个在时间长河中游走的记录者。

与叶云天一家不同,他不干预,不引导,只做最忠实的旁观者。

他的行囊里没有工具,没有种子,只有这部能抵抗时空扰动的记录仪,和一个用来书写的、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本子。

他的使命,是搜集那些被水“审判”

过的文明残骸,让它们在未来出警示的声音。

穿越对他而言,不是瞬间的眩晕,而是漫长的沉浸。

他曾站在鼎盛时期的巴比伦城,看幼拉底河上的商船往来如梭,看人们用复杂的灌溉系统将沙漠变成良田,神庙的壁画上,国王正手持权杖,向神祈求“永远流淌的河水”

;百年后,他再次站在这里,看到的却是被盐碱化的土地,白花花的盐霜覆盖在龟裂的田垄上,曾经繁华的城市只剩下空荡的城墙,河道淤塞成了浅浅的沙沟,当地人说,“河水变苦了,地里长不出庄稼,连神都离开了”

记录仪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公元前21oo年,苏美尔城邦因过度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小麦产量从每公顷2537升降至146o升;公元前175o年,乌尔第三王朝灭亡,考古现的王室粮仓中,谷物样本的含盐量是初期的8倍;“他们用运河引来的不只是水,还有死亡的种子,”

吕明远在本子上写下,“当最后一片麦田收获的全是盐粒,神谕也救不了他们。”

他的旅程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文明墓碑。

在塔里木盆地的深处,他找到了楼兰古城的遗迹。

风蚀的佛塔像孤独的守望者,倒塌的民居里,还能看到半埋在沙中的纺轮和陶罐。

他循着古河道的痕迹往前走,在一处干涸的湖床边缘,现了大量的芦苇化石——这证明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沼泽。

记录仪分析出,这片区域在公元3世纪至4世纪间,年降水量骤降3o,而与此同时,上游的灌溉农业却在扩张,最终导致下游断流。

“他们砍倒了防风的胡杨林,用来建造房屋和船只;他们拦截了孔雀河的水,用来浇灌更多的农田。”

吕明远蹲下身,捡起一块带有水蚀痕迹的木简,上面的佉卢文已经模糊不清,“当沙漠逼近城墙时,人们才想起迁徙,但已经晚了。

风沙比马蹄跑得更快,最终将整个城市埋进了沙海。”

他翻开本子,前面几页记着敦煌文书里的记载:“楼兰,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水绝,国除。”

他曾在公元5世纪的中美洲,见证玛雅文明的衰落。

那些宏伟的金字塔和天文台,曾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但在热带雨林深处,他现了被遗弃的水库和水渠。

土壤样本显示,这里曾经历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干旱,而玛雅人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让本就稀缺的雨水无法被土地留住。

“他们用活人献祭祈求降雨,却不愿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吕明远站在科潘遗址的台阶上,看夕阳将金字塔的影子拉得很长,“当最后一个祭司在祭坛上死去,雨水依然没有来。”

最让他沉默的,是那些因争夺水源而自我毁灭的文明。

在公元前7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亚述帝国为了控制幼拉底河的水源,对巴比伦动了长达三年的战争,他们炸毁了堤坝,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巴比伦的农田,也冲毁了亚述下游的灌溉系统;在13世纪的印度河流域,德里苏丹国与拉杰普特人因争夺恒河支流的控制权,进行了数十次战争,最终两败俱伤,曾经繁荣的灌溉网络变成了战场,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某帝国为争夺河流控制权动战争,最终同归于尽。”

吕明远在本子上写下这句话时,笔尖微微颤抖。

他想起一万年后的地球,人类也曾为了最后一点地下水而兵戎相见,直到所有的武器都因缺乏冷却剂而锈蚀,才在彻底的干涸中迎来寂静。

历史从不新鲜,只是换了不同的面具,重复着同样的愚蠢。

他的记录越来越厚,从两河流域到黄河岸边,从美洲大陆到非洲草原,跨越数千年的时空,那些因水而兴、因水而亡的文明,像星辰一样在他的本子里闪烁又熄灭。

他不做评价,不做分析,只是将事实陈列出来:某年某月,某文明因何种水资源管理失误,导致了何种后果。

数据、考古现、当时的文献记载、甚至是民间传说,都

最新小说: 末世:开局先囤十亿物资 神豪:从零踏上世界巅峰! 毛茸茸哨兵?那疏导也不是不行 从梦魇肝到不可名状 元力灾变:我靠双重觉醒杀穿末世 星际万人嫌,靠躺平治愈星际大佬 说好一起种地,你却偷偷去御兽? 我来到了英格兰特兰米尔做教练 奥特曼:攻略计划百分百 末世降临:我靠抽卡无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