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集团总部的玻璃幕墙反射着九月的晴空,像一块被阳光镀亮的巨冰。
吕明远站在旋转门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袖口的纽扣——那是一枚伪装成普通合金的微型信号接收器,此刻正无声地同步着集团内部的网络频段。
“吕顾问,这边请。”
接待员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年轻女孩脸上挂着标准的职业微笑,胸前的工牌写着“后勤保障部·陈曦”
。
吕明远颔回应,镜片后的目光快扫过她身后的走廊:浅灰色地砖,嵌入式灯带出冷白的光,每隔五米就有一个隐蔽的监控探头,角度精准地覆盖了所有死角。
这是他以“星尘科技技术顾问”
身份进入云天集团的第三个月,也是云天3号正式通过国家量子技术安全审批后的第一百天。
电梯上升时,吕明远看着数字从“1”
跳到“17”
,指尖的温度渐渐降低。
17楼是实验室外围区域,再往里走三层,就是叶云天的核心研区——那里存放着云天3号的实体机,以及他穷尽半生心血写下的实验日志。
“叶总今天在忙最后的环境适配测试,让我先带您熟悉一下外围设备运行参数。”
陈曦刷卡打开走廊门,一股混合着臭氧和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侧的房间里摆放着大型服务器,嗡鸣声连成一片,像某种深海生物的呼吸。
吕明远的视线落在走廊尽头的通风口上。
那是一个长约三十厘米的方形格栅,边缘积着薄薄的灰尘,正往外散着带着凉意的气流——根据他提前绘制的图纸,这个通风管道直接连接着叶云天的主实验室,距离核心主机的直线距离不过八米。
“这些是新增的温湿度监测点。”
陈曦指着墙上嵌着的白色仪器,“叶总对环境要求特别严,尤其是核心区,温度必须稳定在22±o5c,湿度5o,任何波动都可能影响量子纠缠态的稳定性。”
吕明远顺着她的指向看去。
那些仪器通体雪白,表面只有一个小小的显示屏,正跳动着当前的环境数据——和他公文包里那个“样品”
长得一模一样。
三天前,他以“星尘科技研了新一代环境监测设备,想在云天集团做实地测试”
为由,向后勤部门提交了申请。
申请书上附着详尽的参数报告,甚至附上了三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证——当然,所有文件都是伪造的,包括那家所谓的“第三方机构”
。
“我们的设备在抗电磁干扰上做了优化。”
吕明远拿出公文包,取出一个白色仪器递给陈曦,外壳触感冰凉,重量和尺寸与走廊上的设备分毫不差,“您看,体积比现在用的小15,但监测精度能提升3o,尤其适合实验室这种强磁场环境。”
陈曦接过仪器翻来覆去地看,眼里露出好奇:“真的能抗电磁干扰?上次核心区的监测仪就因为云天3号启动时的磁场波动,数据乱跳了三分钟。”
“可以现场测试。”
吕明远语气平静,心里却在计算时间。
他知道,每天下午三点,核心实验室会进行一次短距离时空锚点校准,届时会释放出特定频率的能量波——那正是他需要的“钥匙”
。
陈曦果然被说动了。
她带着吕明远穿过两道门禁,来到靠近核心区的走廊。
这里的监控探头密度明显增加,墙壁的隔音层厚得连服务器的嗡鸣声都减弱了大半。
“就放这里吧,离通风口近,方便散热。”
陈曦指着通风格栅下方的墙角,那里刚好有一个闲置的电源插座。
吕明远弯腰“安装”
仪器时,手指在底部的凹槽里轻轻一按。
一道微不可察的绿光闪过,仪器内部的微型量子探测器开始启动。
他故意放慢动作,让电源线在地面上多绕了半圈,恰好挡住了仪器侧面一个隐蔽的信号射孔——那是为了避免被走廊里的信号屏蔽器干扰。
“好了。”
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现在可以连入你们的监测系统,您看一下数据同步情况。”
陈曦拿出平板电脑操作了几分钟,屏幕上很快跳出新的监测点数据,与周围设备的数值误差在o1c以内。
“确实不错,比我们现在用的反应快。”
她满意地点点头,完全没注意到吕明远西装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上,正无声地显示着一行字:“设备就位,待机中。”
离开云天集团时,夕阳正将玻璃幕墙染成橘红色。
吕明远坐进车里,没有立刻动引擎,而是调出手机里的实时监控画面——那是仪器内置的微型摄像头传回的,画面里只有灰色的墙壁和跳动的通风口格栅阴影。
他从副驾储物箱里拿出一个黑色的金属盒子,打开后,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线路和一个巴掌大的显示屏。
按下启动键,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