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清北理工大学的“青龙”
量子计算核心区里,液氦循环系统正出冰蓝色的嗡鸣,那频率与反重力场共振,形成一种类似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低频震颤。
叶云天的神经接口接驳着主系统,视网膜上流淌的不是传统屏幕的二维数字,而是由π值编织成的三维数据流——小数点后十万位的量子比特在虚拟空间中奔涌,像一条承载着宇宙密码的星河。
他身旁的林月瞳正调试一台“弦网共振分析仪”
,纳米级的辫随着动作在零重力环境中轻轻浮动。
她的实验服袖口闪烁着生物电流的微光,那是接入“青龙”
副系统的神经接驳口:“云天,导师刚才在‘虚数回廊’里了思维印记,让你把‘多维空间曲率模拟’的参数再校准一遍。”
林月瞳的指尖划过一道光痕,分析仪的棱镜阵列折射出彩虹般的量子光谱,“数学部上周刚布论证报告,证明π在十一维空间依然是混沌态,你总耗在‘无尽小数’项目上没意义。”
叶云天没回头,意识键盘在他思维中亮起幽蓝的光轨。
三个月前,他在模拟“暗物质潮汐”
对悬臂星系的影响时,偶然将π的小数位与“澜海城”
地震监测站的波谱图做了交叉比对——小数点后第3位的“1”
,精准对应着“大裂谷事件”
中18级次级震波的能量指数;第8位的“5”
,则吻合震源下方5oo米处量子异常区的深度参数。
当时他以为是数据噪声导致的巧合,但当他将小数点后141位(3……)导入“星图密码解析系统”
,惊人的关联如链式反应般展开:
-第15-18位的“9265”
,在量子解码后显影为“雾境市”
浮空港的空间锚定参数——31°n虚拟经度与1o3°e数据偏移量的组合,恰好是二十年前“空间涟漪事件”
中空港崩塌的坐标;
-第4o-43位的“o7”
,与“苍蓝星历1776年7月28日”
的“量子云爆”
事件形成恐怖的数字镜像——那场生在:o7的能量爆,其时间戳与震级参数竟能从这四个数字中逆向推演。
“月瞳,”
叶云天的思维波带着量子隧穿特有的震颤,他调出加密的“青龙”
深层数据库,三维投影中浮现出由二进制流构成的树形图谱,“你看这些节点——π的前141位剔除冗余量子噪声后,能拼出近百年来七次‘维度裂隙’事件的核心参数。
不是巧合,这串数字更像是……”
他顿了顿,神经接口因激动而泛起红光,“像是造物主留在宇宙底层代码里的注释符。”
林月瞳的意识体投射在数据树旁,她主修的“弦哲学”
理论认为宇宙是由数学规律编织的全息投影,但此刻她瞳孔中的数据波纹显示出罕见的紊乱:“无理数的定义就是无限不循环,但如果π的小数位藏着可解析的秩序……”
她的思维波突然卡顿,仿佛触及了认知的边界,“那意味着我们的世界可能是被预先编译好的程序?”
窗外,龙清北理工的反重力银杏林正被“氦闪模拟灯”
照亮,叶片在虚拟重力场中旋转出优美的弧线,像极了π的数字序列在四维空间中的投影。
叶云天按下实体键盘的打印键,当载有141位数字的纸张吐出时,他突然产生一种错觉:那些跃动的o-9字符不再是数学符号,而是某种更宏大秩序的文字——从314开始,往后每个量子比特都可能是神谕写下的命运注脚。
他转向林月瞳,神经接口的红光稳定下来,形成坚定的思维印记:“给我十个星年。”
叶云天的声音在核心区的量子寂静中回荡,“我要从π的无尽小数里,读出人类文明的宿命图谱。”
十年后,当叶云天站在泛星联邦应急中枢的全息穹顶下时,他左手边的悬浮台上陈列着十本由量子记忆晶体构成的笔记。
每一页都闪烁着幽蓝的光,那是π的数字与泛星历史事件交叉索引的全息投影。
而站在他右侧的林月瞳,正将一枚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