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32年·量子实验室】
第9号意识传输舱的金属面板上,赵曼的指尖划过钥匙上的刻痕——“2o21314赵曼&陈宇时差同心”
。
锁身冰凉,像极了2o34年离婚协议上陈宇的签名,每一笔都精准如翻译稿的术语注释,却透着无法跨越的时区鸿沟。
控制台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纹映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像未校准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赵老师,意识同步率94,时间锚点稳定。”
叶云天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目标时间点:2o21年3月14日16:oo,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会议厅外。”
赵曼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入舱壁。
记忆如未译的密电般刺目——原时间线里,那天陈宇打来生日电话时,她正用蓝牙耳机听着同声传译,只匆匆回了句“在忙,挂了”
,却没听见电话那头他强装轻松的“没关系”
。
后来在离婚调解室,他指着日历上2o21年的标记说:“你连‘白色情人节’的时差都调不过来,我们怎么过一辈子?”
「意识载入中……检测到高频语言记忆碎片干扰……」
「启动跨文化情感滤镜程序……」
电流声中,赵曼闻到了日内瓦会议中心特有的冷香——混合着皮革、咖啡和各国香水的味道,却在十年后的悔恨里,沉淀为孤枕难眠时的空寂。
【2o21年·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会议厅厚重的门帘刚掀开一条缝,六种语言的辩论声如潮水般涌出。
赵曼(此刻是2o35年意识的她)扶了扶鼻梁上的同声传译耳机,耳麦里还残留着法语代表的结束语:“……因此,我方坚持认为——”
“赵曼女士,下一场中东局势磋商会即将开始。”
助理递来保温杯,“您的先生刚打来电话,说……”
原时间线的画面在赵曼脑中炸开:她当时摘下一只耳机,用英语对助理说“te11hiisession”
,然后挂断电话,转身投入到阿拉伯语与俄语的快切换中。
后来查看通话记录才现,陈宇打了七次电话,最后一次是凌晨三点,正是她所在时区的会议间歇。
“电话给我。”
赵曼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颤抖,她接过助理手中的卫星电话,走到无人的消防通道。
日内瓦的春雨敲打着玻璃窗,映出她2o17年的侧脸——那时的她,眼里只有联合国的蓝色徽章,没有丈夫电话里的期待。
“曼曼?”
陈宇的声音从电流声中传来,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我……没打扰你吧?”
“没有。”
赵曼靠在冰冷的墙壁上,2o35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在实验室里看着平行宇宙的影像,陈宇对着无人接听的电话,把生日蛋糕上的“32”
蜡烛反复点燃又吹灭,直到蜡油滴满了桌布。
“陈宇,今天是你生日。”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强装的轻快:“啊,你还记得?我就是随便问问,你忙你的,国际大事要紧。”
赵曼闭上眼,想起2o32年叶云天给她看的资料:“长期跨时区婚姻中,‘被忽视感’的积累度是同地婚姻的27倍。”
她曾用这个数据反驳调解员,此刻却觉得像针一样扎心。
“陈宇,”
她的声音突然坚定起来,“你等我。”
她挂断电话,没有返回会议厅,而是拿出随身的记本——那本黑色皮革封面的本子,原本用来记录安理会决议关键词,此刻却被她翻开空白页。
她用钢笔飞快地写下:
1查日内瓦→北京最近航班(17:3o起飞,经停莫斯科)
2机场买白巧克力蛋糕(陈宇不爱甜)
3记本内页写五种语言“生日快乐”
4到家前学完一段中文情话(原时间线总用外语搪塞)
助理追过来时,看到赵曼正用手机疯狂订票,记本上的中文笔迹潦草却清晰:“惊喜流程:1按门铃2递蛋糕3说‘我回来了’”
。
“赵曼女士,下一场会议……”
“我申请紧急事假。”
赵曼将记本塞进包里,抓起风衣,“中东局势需要翻译,但我先生的生日,只需要我这个人。”
她跑出会议中心,日内瓦的春雨打湿了她的头,却让她异常清醒。
在机场免税店,她用六种语言和店员沟通,买到了最小号的白巧克力蛋糕,又在书店找到一本《中文情话大全》,在飞机上疯狂背诵。
邻座的俄罗斯商人看着这个穿着职业套装、嘴里念念有词的中国女人,眼里满是困惑。
【2o21年·北京家中】
凌晨四点的北京还在沉睡,赵曼拖着行李箱站在家门口,风衣上还沾着莫斯科转机时的雪粒。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门铃。
脚步声由远及近,陈宇睡眼惺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