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不全,属性阴寒,在这片能量偏向炽烈的环境中确实进展缓慢,且时常感到经脉滞涩。
但他从未对人言说。
“你……懂这些‘理’?”
寂灭的戒备稍减,带上了一丝好奇。
此时的上古时期,修行之道百花齐放,却也粗放混乱。
大家更多的是凭借本能和残缺传承摸索,像天启这样能清晰说出“理”
的人,极为罕见。
“略知一二。”
天启笑了笑,从朱红葫芦里倒出一颗散发着清凉气息的白色丹药,递给寂灭。
“这枚‘清润丹’可缓解你经脉因强吸火煞产生的不适。
寒潭就在西南,冷玉苔不难寻。
后会有期。”
说完,他也不等寂灭道谢,身形一晃,便如清风般消失在原地。
寂灭握着那颗冰凉沁人的丹药,看着天启消失的方向,愣了许久。
这是他第一次遇到不图回报、还指点他修行路径的人。
那种被称为“善意”
的东西,对他而言,陌生而遥远。
之后的一段日子,寂灭按照天启的指点,找到了那处寒潭,采集了冷玉苔。
效果果然比火煞晶石好上数倍,而且经脉再无滞涩之感。
他对天启的话信了大半,也对那种玄妙的“观气知理”
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他又在不同的地方“偶遇”
了天启几次。
有时是在险峻的裂谷边,天启正在观察地脉走势;
有时是在古老的废墟前,天启在解读残破石碑上的纹路。
天启似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
他从不藏私,遇到寂灭,便会随口指点几句。
关于能量如何相生相克,关于地势如何影响灵气汇聚,关于星辰运转与潮汐起伏的关联……
第5章番外篇:天启与噬天篇(上)
他的话语通俗易懂,却往往直指本质,让寂灭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寂灭开始主动跟随天启。
他发现天启的知识渊博得可怕,仿佛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而且天启身上有一种奇特的亲和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信任、靠近。
渐渐地,寂灭放下了大部分戒心,将天启视为亦师亦友的存在。
他称天启为“师兄”
。
“师兄,你说天地万物皆有‘理’,那这‘理’的尽头是什么?”
一次,两人坐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巅,俯瞰着脚下云海翻腾,寂灭忍不住问道。
天启望着无垠的天地,目光显得有些悠远:
“尽头?或许是平衡,是循环,是……一种可持续的存在状态。”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就像这云升雨降,草木枯荣,看似变化,实则维系着某种更大的稳定。
破坏这种稳定,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强大,但最终会引向毁灭。”
“毁灭?”
寂灭皱眉,“力量不就是用来掌控、用来超越的吗?若按部就班,何时才能达到极致?”
天启看向他,眼神深邃:
“极致?寂灭,你渴望的极致,是什么?”
寂灭眼中闪过一抹炽热:
“自然是超越这天地束缚,成就无上永恒!
让众生俯首,让万法臣服!”
天启沉默了片刻,轻轻叹了口气:
“那或许……并非真正的极致。
力量若失去约束,就如同决堤的洪水,吞噬万物,也包括自身。”
寂灭有些不以为然,但并未反驳。
他觉得天启师兄什么都好,就是有时过于“保守”
了。
这段结伴而行的岁月,是寂灭记忆中最充实、最快乐的时光。
他的修为在天启的指点下突飞猛进,对天地法则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自己原本阴寒凶戾的功法,与天启所讲的“自然之理”
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
他给自己这一脉取名为“寂灭道”
,寓意万物终归于寂,而寂灭之中,亦蕴含新生之机。
此时,“魔修”
的概念尚未出现,他的道法虽偏阴寒,却仍被视为修行百艺中的一种。
天启也对寂灭的天赋颇为欣赏。
这个年轻人虽然性子有些偏激,对力量极度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