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正文卷 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明来加税

正文卷 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明来加税(5 / 6)

官船官营。

    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朕还是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下章王一鹗、申时行、王家屏等人,告诉他们,一定要跟海商们讲清楚其中的关键,讲明白为何要增税,同时,各市舶司要进行对各种货物的价格进行协商,确保利润。”

    万历十四年,大明朝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低关税,将关税增加到了13%,朱翊钧本来以为会反对意见如同滔天之浪,骂大司徒和少司徒是聚敛佞臣等等,反对政令。

    但朱翊钧一本奏疏反对的奏疏也没收到,甚至连民坊杂报都没有讨论的声音。

    申时行在奏疏中汇总了各个商总的意见,告诉了皇帝陛下无人反对的原因。

    即便是加到了13%,大明依旧是整个世界的关税洼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明海商整天风里来浪里去,对泰西各大总督府的关税,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这些总督府,仅仅是明面的关税,起码都是30%以上,私底下要给的贿赂,要看你的武力值,武力不够,直接百分百,连人带船都给你劫了。

    大明皇帝收了十四年的关税,水师都扩军到了十三万军,大明迟迟没有增加关税,搞得海商们都有点心里打鼓,皇帝陛下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许多海商心里,都拿不准,觉得朝廷打算猪养肥了直接宰。

    占据支配地位的商品,也才加到了13%,相应的还有一些原料的减税,这对海商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至少皇帝还准备可持续性竭泽而渔,而不是吃独食,也不是直接杀猪,这是好消息。

    其实大明的海商们也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谁都不敢率先涨价,一旦自己涨价,对手不涨价,自己就会失去市场,就会在竞争中落败,所以,宁愿利润低点,也要维持好市场的占有率,都想涨价,但大家都不敢想涨价。

    现在,朝廷出来主持价格的协商,这就让事情出现了转机,这朝廷、皇帝就是价格协商的担保人,一旦有人违反了协商价格,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等着他倒霉就是。

    涨价,大家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咦,居然是广州造船厂最先营造出了铜包木的船只来。”朱翊钧看着摆在桌子上的模型,啧啧称奇。

    朱翊钧面前的模型,是一只双桅的水翼帆船,双桅一个主桅,一个控制方向的副桅,同时配有各种用于导航的六分仪、指南针、象限器、分度仪,这些仪器集成在了一个工作台上,还有了操控尾舵的轮盘。

    而这只水翼帆船最让人惊喜的就是,它是铜包木制作而成。

    铜皮夹板船的技术不是难点,配套产业落地才是难点,铜料主要用于铸造万历通宝了,所以铜包木是非常奢侈的。

    南衙的龙江造船厂、松江府新港造船厂、福州造船厂都在做,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做成,在大明,铜料过于昂贵了些,用铜包木船只成本投入过于巨大,让铜皮夹板叫好不叫座,都知道好,但都不舍得做。

    最终广州造船厂率先拔下了头筹,目前的一些小型船只,水翼帆船、战座舰、二桅货船都已经有能力生产。

    而南衙获得大明皇帝重注投资之后,在五月末传来了喜讯,南衙已经建成了整个大明最大的酒厂,从熏、发、制、酿、蒸、桶装窖藏等全产业链建设,已经顺利投产,预计年酿酒两千大桶以上。

    一大桶为1700斤,一年能生产国窖340万斤,番薯瓤要做饴糖,国窖是制作饴糖剩下的番薯渣滓、甘蔗渣滓酿造,经过蒸馏得到的烈酒,不好喝,但有大用。

    “这好像也没多少啊。”朱翊钧简单的算了算,也就两千吨的样子,放到后世只能算是中型酒类企业,年产五万吨以上的酒厂,才能称之为特大型酒类企业。

    

最新小说: 落脚之地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上命昭唐 重回宿敌年少时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暴君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