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正文卷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英魂长眠,佑我大明

正文卷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英魂长眠,佑我大明(3 / 6)

身之日,让其彻底消失,才是唯一办法!”

    “现在不做,衰弱的时候,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就会图谋大明。”

    高启愚说话就非常直白了,就是要趁着强的时候,把事情做绝,趁你病要你命,趁着倭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趁着倭国还没有完成国朝构建,将其杀死在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之中。

    朱翊钧没有敲钟,他就这个意思,高启愚的解释很对。

    “陛下圣明。”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站起来齐声说道。

    这几封信,算是彻底把这些藩属国的嘴脸暴露无遗,全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不用过多的柔仁,趁着倭国内部还没有完全平稳,灭倭,才是大明和倭国之间的唯一答案。

    高启愚归班,廷议开始继续。

    之前翰林院大学士们搞了一出商周同源说,一下子就把《周礼》给架到了火上拷,既然《周礼》不是尧舜禹三代之上的礼法,是周公旦个人奋斗,那儒家是不是要顺应时代改变,就成了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

    必须要改变,周礼尚且需要与时俱进,遑论后世礼法了。

    不过,多数的民间讨论,还集中在了商周是否同源的问题上。

    大部分儒学士还是坚信,商周不同源,这只是个假设,而非事实,他们搬出了《尚书》等文集,咬文嚼字要证明,周礼就是尧舜禹三代之上的礼法。

    而翰林院学士们,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据。

    商王是纳贡制,对于各地方伯诸侯进贡的贡品,都有明确的登记,比如今天某某方伯进贡了多少龟甲,进贡了多少羌人,而翰林院翰林们,在殷墟的祭祀坑里,找到了周方进贡羌人的明确记载。

    这代表着周方,也在配合商王进行人祭和人牲的祭祀活动,而且周朝,也执行商朝制定的《四方献令》,商、周都让四方诸侯朝贡各种物品,这佐证了商周同源。

    当然还有许多儒学士不肯认同,对这些翰林学士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关于变还是不变,儒学士内部产生了分化和矛盾,就会遵循矛盾相继的原则,无论是否最后定性商周同源,都会让腐朽的儒学发生变化,大明皇帝和朝臣们乐见其成。

    翰林院又解析了各种各样的甲骨文,完善了文字演变的过程,比如。

    翰林们就发现,在商朝的时候,出的反义词,不是入,而是各。

    出在甲骨文中,就是脚指头朝外的一只脚,离开口,口可以解读为洞穴、巢穴、家宅,代表着人离开自己的住宅;而各,则是脚指头朝内,回到了口,也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巢穴、住宅。

    壁画、甲骨文的脚、在逐渐演变成各的上半部分‘夂’。

    比如客人的客人,就是外面来了个人,要加个‘宀’表示房屋;比如格挡的格,就是家里的主人,用木栅栏、木棍抵御别人侵犯;比如略,表示侵略,田在古代表示疆域、界限,家里的人越过了界限,占据了别人的房屋、田亩等等。

    这都是汉字的演变,有着非常完整的演变过程,代表着这片土地的文化,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甲骨文,商朝的王,是一个‘大’字下面一个‘一’,不是说最大的一个人,上面的大,逐渐演变成了天字,其意思是天子。

    这个发现,代表自从商时候开始,天子就已经代表君王了,如果按照《尚书》的记载,最早在夏的时候,就有天子威命的说法。

    解析这些汉字演变过程,不是没有意义,就像翰林院专门推出了《文明》系列的文章,就是为了论证,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为维护这一共识做的努力。

    

最新小说: 我在大明开超市 升龙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上命昭唐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王猛传奇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晋末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