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正文卷 第九百五十五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

正文卷 第九百五十五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3 / 7)

nbsp;   戚继光俯首说道:“然也。”

    戚继光看陛下沉思的样子,就知道,皇帝陛下听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大将军也好,五军都督府也罢,只要皇帝拉偏架,和朝臣们一起,削减武勋权势,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皇帝一旦不想奋斗了,怠惰了,那兴文匽武就成了必然之事。

    皇帝的想法很好,通过对兵部的压制,拔高五军都督府的地位,拔高到国初地位,五军都督府和朝廷平起平坐的地步,将领、军兵的地位自然而然会拔高,将领不再是见面低三品,而是平级。

    如此拔高武夫的地位,自然可以继续推进陛下所言的九镇团营全部练成‘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铁军。

    但戚继光认为没必要折腾,因为皇帝会怠惰,哪怕是陛下没有克终之难,为大明再兴,燃尽到了最后时刻,可是皇子皇孙呢?这些天生贵人,还肯吃这个习武的苦?还肯如此勤勉?

    上行下行的循环里,没人能保证,上行一定大于下行,可能向下滑落更加剧烈。

    因为京营的强横,其实现在兵部做事,不得不参详大将军的意见,一旦涉及到戎事,兵部必须要京营将帅达成共识。

    到这一步,戚继光认为已经足够了。

    以文制武,是为了防止暴力失控,这个枷锁,戚继光认为并不过分。

    “戚帅,真的不行?”朱翊钧还是有些不死心的问道。

    “陛下,打到莫斯科如何?哥萨克人而已。”戚继光侧面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戚继光自然不可能答应,如果五军都督府压过了兵部,和朝廷平级,这里面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大将军就和皇帝平起平坐了。

    在洪武、永乐年间,这个问题好解决,皇帝本人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大将军,那自然不存在僭越的问题。

    可是军事天赋并不会血脉传承,仁、宣皇帝就没有太多的军事天赋,他们无法忍受一个几乎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张辅,对国事指手画脚。

    戚继光很少在国事上指手画脚,甚至在文化殿廷议,也是跟个闷葫芦一样,一个月也不说几句话,这不是戚继光的意见不重要,相反他的态度很重要。

    这帮御史言官胆大包天连张居正都敢骂,唯独不敢指责戚继光,当别人指责你造反的时候,你最好有造反的实力,这样就没人指责了。

    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动了几下,才坐直了身子说道:“此事,到此为止。”

    他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根本不可能做到,哪怕是有一点点的成功的可能,朱翊钧都可以尝试下,但皇帝是这个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朱翊钧选择了放弃。

    放弃的原因很简单,大明眼下没有消灭帝制的基本条件,既没有足够的读书人,也没有足够的生产力,更没有普遍的社会共识。

    与其在这方面使劲儿,不如想想办法,把还田彻头彻尾的执行下去,生产资料再分配的冗余,足够多了。

    戚继光愣愣的问道:“那莫斯科还打不打?”

    “咱大明处处缺人,这辽东丁口都不够,打到莫斯科作甚?”朱翊钧笑了笑,他对打到莫斯科没啥兴趣,全球90%的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莫斯科这地方,不符合大航海版本的领土需求。

    朱翊钧没有好大喜功,海洋才是重点。

    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朱翊钧的生活显得过分的枯燥无聊,远不如潞王折腾出来的动静好玩。

    因为还没有就藩,所以潞王不必遵守太多的藩禁,似乎是为了表

最新小说: 升龙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上命昭唐 王猛传奇 我在大明开超市 白月光破棺而出 晋末长剑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