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正文卷 第九百九十八章 汉兵八路雷霆威镇播州,商船横海白银尽归皇明

正文卷 第九百九十八章 汉兵八路雷霆威镇播州,商船横海白银尽归皇明(3 / 6)

地,很容易就会从完全成熟的郡县角度去思考问题,即央地矛盾。

    搞清楚这一主要矛盾,就可以把西南汉兵可信的原因,彻底解释清楚。

    这次对播州用兵,仍然以西南汉兵为主,就是这个原因,朝廷完全不用担心,新式火炮装配到了西南汉兵,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西南土司世酋,才是汉兵们最大的敌人。

    梁梦龙这才彻底了然,为何曾省吾没有请陛下调动京营前往,完全没必要。

    西南汉兵,也要面子的,一些个土司世酋作乱,完全没必要调动天兵天将,长途跋涉去平定。

    曾省吾继续说道:“而且这次播州之事,比都掌蛮要简单些,都掌蛮作乱,身后有莽应龙的影子,是内外勾结的一次动乱,外患、生苗、土司勾结,情况颇为复杂。”

    “但现在东吁苟延残喘,大明已经把宣慰府设在了莽应里的家门口了,东吁已经没有办法和杨应龙配合了。”

    曾省吾和莽应龙打过交道,这个人心思缜密,从来都是谋而后动,而且做事极其果决,见事不成,立刻舍弃了都掌蛮与大明交好,防止大明借着都掌蛮之事,对东吁发动战争。

    当初都掌蛮之事,大明之所以要调动十四万汉军,就是在防备东吁,甚至做好了打一场国战的准备。

    莽应龙是个枭雄,那他儿子莽应里就是个草包,莽应里居然觉得大明这个破房子,踹一脚就塌,哪怕大明是个破房子,也是他莽应里能踹的?

    没有了内外勾结,播州杨应龙,独木难支。

    曾省吾和梁梦龙分析了西南方向的主要矛盾后,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从四川各地方征调汉兵一万,军兵三万、民夫五万,熟苗三千为向导,云南、贵阳、湖广各调动三万军兵,随时介入战事。

    梁梦龙则拿出了另外一份安排,他觉得仅仅四川汉兵,有些困难,他的整体规划为八路大军、每路三万,齐头并进,一拳就把杨应龙彻底打死。

    二十四万大军,如此声势,目的也简单,彻底震慑西南诸多土司不臣之心。

    曾省吾这才发现,梁梦龙这个张居正影子里的尚书,居然是个激进派!他曾省吾这种进剿派、主战派,居然是保守的一方。

    诚然曾省吾对西南的情况更加了解,但梁梦龙对政治理解更加深厚。

    四川汉兵为主力,汉兵一万、军兵三万压阵,不够稳,一旦没把杨应龙给拿下,事情就会变得异常麻烦,不是杨应龙棘手,而是朝中会因为一战没能拿下,产生分歧。

    一旦有了分歧,就会围绕着某件事展开争斗,只要有了争斗,平叛这件事本身,就变得不重要了,因为争斗的输赢,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

    到那时,再平叛,就变得困难了。

    八路大军,二十四万军兵进剿,确保一次调动,就能把杨应龙彻底打死,彻底粉碎西南土司对流官的抗拒之心。

    如果播州之战打成了烂仗,恐怕花费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比八路大军齐进剿更大,而且只能取得军事胜利,无法取得政治胜利,西南土司还会反抗大明的改土归流。

    战争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戚继光说,战争就是要对方臣服于己方意志,如果敌人在战后,仍然不肯屈服,军事胜利,却没能政治胜利,就是失败。

    对于这一点,梁梦龙颇为赞同,他倒不是激进派,他是精算派,一次大动干戈的代价,要比打成烂仗的代价小太多了。

    “打了十几年仗,我反倒成了个武夫。”曾省吾自嘲的笑了笑说道:“就依梁少宰所言。”

    曾省吾是从战争层面考虑问题,却没能从

最新小说: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上命昭唐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重回宿敌年少时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