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正文卷 第九百三十八章 崇高公德:避免战争

正文卷 第九百三十八章 崇高公德:避免战争(1 / 6)

    山西巡抚衙门在太原,但周良寅从东北大地离开后,就一直在山西大同府。

    巡抚衙门不在首府在大同,这也是自嘉靖二十九年虏变后,一个普遍现象。

    在嘉靖虏变中,大明得到了一个不证自明的教训,如果边方不得安宁,则大明无法安宁。

    虏变、倭患,这两件看似发生在西北和东南的边患,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大明全境,甚至连广西的狼兵都出广西前往了浙江抗倭。

    正如皇帝陛下提出了重开西域无人反对一样,安全价值是一种很容易忽略、但对所有人而言,最重要的价值。

    山西大同因为煤炭的集散,快速发展起来,在万历十五年的丁口普查中,山西大同的总丁口突破了六十万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塞外重镇。

    在大同府围不过三十里的城墙之外,是绵延不绝的民舍。

    如果上海的颜色是纸醉金迷,杭州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烟雨江南,北京因为政治的集中,色调格外庄重严肃,那么大同的颜色就是灰暗。

    天灰蒙蒙、天光在霾灾之下,泛着诡异的紫色。

    二月末三月初,春风不度的时候,一眼望去,大同府没有一点绿色,只有阴影处的灰白,那是雪,连雪都带着煤灰。

    大同府外的民舍,全都是茅草屋,茅草屋不是土坯墙、架房梁、茅草铺在顶上,那是腹地的茅草屋。

    塞外的茅草屋,是五根木头搭建的三角窝棚,长不过六尺,阔不过三尺,高不过三尺的三角窝棚,窝棚外,铺上一层层草席作为御寒之物。

    而窝棚内,亦是处处透露着贫穷的味道,三五个窝棚才能凑出一个生火做饭的灶台和劣质的铁锅,十多个窝棚才能凑出一辆排子车。

    即便如此贫穷,窝棚里,还是会有人成婚,每过一段时间,这里就会喜气洋洋,支起一口大锅,熬上一锅菜,主食是窝窝头的露天席面,依旧是热闹无比。

    而窝棚,就是附郭民舍的主要居所,只有到了城墙根儿,才有土胚房,到了城中,才有砖瓦房,站在大同府城墙向外望去,各个阶级便是如此的分明。

    从城墙向内看,城中最宏伟、最气派的建筑,莫属于代王府了,占地285亩的代王府,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

    自从代王迁徙到了京师北城的十王府后,代王府就成了大明的巡抚衙门。

    原来的长春宫,也就是代王寝宫,改为了巡抚的后院,周良寅的家眷就住在这里,而西花厅的书房,就成了周良寅呆的最久的的地方。

    月光皎洁,撒在了巡抚衙门的砖瓦上,抹上了一层银灰色,月光也透过刚刚突出嫩芽的柳树,月影和树影落在了云中池的倒影之上,风吹散了水中倒影,吹响了西花厅书房房檐下挂着的风铃。

    西花厅的书房内,灯火通明,仿若白昼。

    即便是月上柳梢头,周良寅仍旧没有休息,他接到了朝廷的调令,十日后,离开大同,前往京师任刑部左侍郎,这是高升,同僚们的恭贺从来没有断绝,但他觉得自己走的过于匆忙,没有给山西大同留下更多的福泽。

    周良寅忽然一拍桌子,坐直了身子说道:“大同、雁门关、忻州、太原、平阳、运城到西安的这条驰道,无论如何,都要修建,这是山西的命脉,要把山西的煤运出去,山西才能富起来。”

    “无论如何,无论朝廷答应还是不答应,都要修出来。”

    “师爷,立刻发牌票给太原府知府,让他三日内赶到大同来见我,否则就去跟陛下解释,为何阻碍驰道修建吧!”

    “现在?”一名师爷看向了屋内的时钟,这已经是亥时,很多人已

最新小说: 大唐孽子 升龙 晋末长剑 乱世荒年:从打猎开始无限抽奖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让我进京当质子,我开局带兵强掳花魁 你尽管造反,镇压失败算朕输 王猛传奇 修仙界路人女主 带物资系统穿成极品亲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