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正文卷 第一千零八章 货币问题,不能仅仅看货币本身

正文卷 第一千零八章 货币问题,不能仅仅看货币本身(3 / 6)

言都有道理。”朱翊钧等到廷臣们各抒己见后,才略显无奈的说道:“但这么超发下去,五年后,宝钞就会跟费利佩的金债券一样,轰然倒塌了。”

    “朕就是看到了这个局面,才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防止宝钞和金债券一样,弄得一地鸡毛。”

    朝臣们说的问题,朱翊钧在第二思的时候就想到了,甚至他想的更多。

    大明停发宝钞,就要更加依赖海外白银输入,代表着大明不得不在东太商盟,对墨西哥和秘鲁总督府让利,让他们把更多的白银送到大明。补充抽掉的流动性。

    朱翊钧已经不是十岁小孩了,宝钞的确是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舍得壮士断腕,大臣们不认同。

    实际宝钞发行过程中,超发的杠杆真的太大了,金债券在七倍超发这个临界点,一共破产了三次,最终费利佩失去了所有的信誉。

    大明跟西班牙体制不同,大明是无法承受宝钞三次破产的。

    为什么朱翊钧断定会在五年内发生?这是当年王国光估计的。

    理由非常的简单,大明的贵金属储备不足,更加直接说,白银不足。

    这么增发下去,大明宝钞兑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挤兑和信誉破产。

    按照当年王国光在《宝钞锚定疏》里的论断,一旦准备的贵金属低于两成,大明宝钞就不可能挺过挤兑,而且这个贵金属还不是黄金、赤铜,而是白银,大明货币是银本位货币。

    流入大明的白银是有数的,倭国银山一年最多450万银,墨西哥总督府承诺了200万银,秘鲁总督府承诺了450万银,环球贸易商队一年为650万银,而绝洲银矿,一年不足百万,短时间内可以忽略不计。

    流入大明的白银一年只有1300万到1700万银之间,根据王国光当初的计算,即便是最乐观,大明最多流通1.45亿贯宝钞,朝廷就无法将纸钞兑现了,这已经是最乐观估计。

    贫银,就是大明的老大难,也不怪金山国会对墨西哥总督府三个银山矿群,虎视眈眈了。

    按照当下的一年1200万贯的规模去计算,到了万历二十五年,就正好过了这个危险线。

    “停发宝钞,压力给到了朝廷,朝廷得想尽办法获得白银补充不足;不停发宝钞,压力给了万民,一旦宝钞崩塌,对百姓而言,就是天崩地裂了。”朱翊钧更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一旦宝钞这座高楼塌了,相信朝廷的百姓,多年积蓄全部毁于一旦,会造成极大的震荡,是真正的国失大信,人心启疑。

    这也是自洪武之后,再没有大明皇帝胆敢轻易尝试推行宝钞的原因,其代价和后果,连皇帝都无法承受。

    政治,都是取舍,代价由朝廷承受和由万民承受的取舍,朱翊钧点明了根本矛盾所在。

    “先生有何看法?”朱翊钧看向了一直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装糊涂的张居正,元辅自始至终一直没有表态。

    “陛下,臣觉得陛下考虑的对,臣也觉得,大臣们考虑的也没错,这听了半天,臣觉得都对,臣真的是老了,有些糊涂了。”张居正听闻陛下叫他,像是刚回过神来一样,赶忙出班俯首说道。

    张居正是装糊涂,不是真糊涂,他说了一段看起来模糊的话,但其实态度也很明显了,在皇帝需要他支持的时候,他这么闪烁其辞,其实就是态度鲜明。

    他不认同停发,不认同将钱荒的压力,完全压在朝廷的头上。

    他更加认可申时行的看法,宝钞这东西,不完全跟贵金属彻底绑死,可以锚定在更多的、更具体的军力、土地、粮食等等之上,也就是大明国力之上。

    张居正其实想说:

最新小说: 我在大明开超市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升龙 白月光破棺而出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乱世荒年:从打猎开始无限抽奖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晋末长剑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王猛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