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此,朱翊镠认为林辅成这个社科博士讲的真的很对,消灭宗教,最重要的是消灭需要宗教的环境。
当极乐教徒脱离了需要极乐教的环境之后,现实的困境和经历,在反复不断的修正着这些人的认知。
狂信徒都变得不再狂信,倭国的极乐教徒最是凶悍,南洋的极乐教就从来不那么极端,也确实是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当然,朱翊镠依旧把极乐教定为了邪祟,并且不断宣扬严厉打击,防止有信徒混进去,壮大起来,影响金山国的根基。
“骆帅奏疏。”朱翊钧拿起了骆尚志的奏疏,骆尚志的奏疏则是充满了杀伐之气。
骆尚志简明扼要的用一句话奏闻了四月二十五日的捷报,就一句话:红夷来犯,平之,似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随手就把觊觎窥伺之贼给灭了。
他的奏疏,主要是讨论了大明水师远洋部署的主要困局。
最大的困局,就是天象,复杂的海洋环境和封闭的船上空间,很容易影响士气,军兵也是人,他们也会害怕,会恐惧,会担心自己的安危,一旦士气崩了,战斗力就会急速下滑。
所以骆尚志到了金山城,就先揍了墨西哥总督府一顿,一来是墨西哥总督府自己犯贱,勾结逆贼谢瑞祥,二来则是为了士气,打一仗,士气立刻高涨了起来。
第二个困境,就是为什么而战。
出海去平定倭寇,这是近在咫尺的威胁,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仅仅是戚继光的心声,也是大明水师军兵的心声,保证海疆安全,就是保证大明百姓的生命安全。
但到了金山城,霍皮部也好,墨西哥总督府也罢,为什么要打他们呢?
要讲环太商盟的重要性,要讲黄金、黄金宝钞的重要性,这个理由并不是特别充分,因为这些距离军兵都很远,甚至不如保卫圣君亲弟弟安全这个理由,更能让军兵接受。
骆尚志在奏疏里诚惶诚恐,唯恐陛下不太清楚金山城情况,无法理解他说的这些困境。
朱翊钧的确不知道金山城情况,也没有在金山城带兵打仗,不太清楚金山水师军兵的心态转变。
但朱翊钧还真看懂了,骆尚志究竟在讲什么,他讲的真的很重要。
帝国坟场,大唐、英帝、苏帝、美帝,无不是威震世界的超级帝国,但最终都在帝国坟场里损兵折将、折戟沉沙,其实就是骆尚志谈到的为何而战的问题。
再强大的军团,不知为何而战的时候,也会战败。
戚继光也反复跟陛下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打仗想要彻底胜利,要有天时地利人和,但凡是有一样缺失,虽然赢了,也有灾殃。
骆尚志倒是给出了远航开拓和远洋部署的具体规划。
一营精兵驻扎开拓核心地带,比如金山国金山城,驻扎一营水师。
而开拓的主要战力,却不是这些水师精锐,精锐的职责是保护核心地带,开拓的主力,则是招募亡命之徒。
唯有如此,既能保证大明水师的军纪,士气,又能保证开拓之地核心区域的安稳,还能保证开拓的效率,亡命之徒本就凶悍,不把人命当人命看待,执行开拓,自然没有太多的道德负担。
“金山国悬于海外,距中土三万余里水程,波涛险恶,迥异近海。臣驻节于此,深感远征不易,其难有二,关乎根本,非止于刀兵。”
“一曰:天象困厄,士气易颓,人非铁石,皆有畏死恋家之情。士气倾颓,则兵无战心,纵有精甲利炮,亦难为用。”
“一曰:征战之由,将士茫然失措,近海御倭,保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