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七十一章 读书人最是擅长,杀人不见

第三百七十一章 读书人最是擅长,杀人不见(4 / 6)

在起居注上留下只言片语了,瞎写八写,得罪了张居正,张居正不收拾这两个中书舍人,有的是人收拾,比如陛下,陛下从不避讳在这种事上出手。

    两个中书舍人处于惊骇之中,他们敬重的元辅太傅,真的如同传闻中的一样,心狠手辣。

    再联想到漕粮箱这东西是张居正捣鼓出来的,稍微想想,就不寒而栗,这是早有预谋,早有准备,日思夜想之事,中书舍人直接汗流浃背了。

    果然是张居正,做的事儿,没有任何事是多余的。

    “先生,这是不是过于激进了些?”朱翊钧端着手,开口问道。大明皇帝狠狠的吃了一记回旋镖,以前,都是张居正拉着皇帝,不让皇帝太激进,现在是朱翊钧拉着张居正不要太激进。

    张居正在劝陛下不要激进的路上,走出了一条新道路,只要比陛下更激进,陛下自然会折中。

    这一记回旋镖,又准又狠,朱翊钧一开口,就把自己给打蒙了,张居正果然是张居正。

    “陛下以为该怎么办呢?”张居正俯首问道。

    “朕打算扶持一下老挝、暹罗,对安南形成威胁,在军事冲突中,他必然寻求大明的帮助,就像是琉球国王尚久,为了躲避战祸,跑到了大明,参考琉球解决办法。”朱翊钧开口说道。

    君主离线制,是朱翊钧一个想法。

    大明解决琉球问题,是在倭国南下倭寇烧杀抢掠之中,大明吊民伐罪,派遣水师前往,无论是骗,还是尚久主动,反正尚久到了大明,就回不去了,朱翊钧可是一年给了尚久五万两,让他吃喝玩乐,尚久玩的十分开心,此间乐,不思琉球。

    朱翊钧的手段更加温和一些。

    “陛下,安南不是琉球,琉球满打满算不过三十万众,安南在万历四年,鱼鳞黄册,就超过了九百万人。”张居正没有过多的反对,陛下的确是个柔仁的人,愿意给机会,但那是对一些还有得救的人,而且得是大明人,他相信,他说的陛下一定能懂是什么意思。

    张居正也不便过多的反对陛下的主张,陛下的温和办法,如果能解决,自然极好,解决不了,大不了,就再打一次,这种灭国之战,哪有一次就能梳理干净?雄如成祖文皇帝,还让英国公张辅亲自去了两趟,才算是安稳了下来。

    廷臣们都非常安静,中书舍人十分罕见的消失了,这哥俩儿去如厕了,这种事儿,留下文字记录,不是得罪张居正也是得罪皇帝,可是不记录,又违背职责,索性不如直接尿遁,不知道,不就不用记录了吗?

    “要不双管齐下?”朱翊钧思考了片刻,做出了决策。

    他没有选择温和,而是选择了比张居正更加激进的战略。

    双管齐下,就是扶持老挝、暹罗等国,那片地方世世代代都在打仗,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大明卖点军备,他们就能打的头破血流,一方面参考琉球旧事的经验增加安南国战争的烈度和风险;另一方面,则增加安南的内忧,通过抽粮食和掀起自由贸易的风力,抽干他们的粮食,吸干他们的命,而后吊民伐罪。

    朱翊钧的选择没有错,他和张居正,是一类人,心狠手辣。

    “陛下圣明。”张居正再次俯首说道。

    大明不需要做的太明显,甚至可以做到不显山不漏水。

    张居正坐定,在浮票上开始快速书写,他一边写,一边跟廷臣们沟通,这些政令大抵包括了:暹罗、老挝三年一朝贡改为一年两朝贡;将之前禁止的部分军械解禁;在密州、松江、宁波、福建、广州市舶司增大对粮食的收购;松江造船厂的漕粮箱工坊增大产出等等。

    光看这些政令,是看不出针对安南的,这些政令在不断开海的大背景下,是十分合理的,广西多山,依靠广东粮食,现在随着开海的新政,两广人数开始显著增多,大明增加粮食收购,那非常的合理,合理到没人能挑的出来毛病。

    只需要做到这个地步,就够安南国狠狠的喝一壶了,而且大部分人都看不出来,只会觉得好好的安

最新小说: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上命昭唐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重回宿敌年少时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