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处理,不找她们,以致她俩在这个屋里的存在感不是很强。
“嗯,这是个问题,想留在香江还是跟我去内地?现在内地比以前好多了,年轻人都敢戴蛤蟆镜,穿喇叭裤了,你想要做事的话,我还可以想办法,让你在内地开公司。”
香江的女孩儿既传统又现代,让赵雅芝一个人在家带娃,对她来说确实有些不公平。
赵雅芝和陈雪茹、娄晓娥完全不具备可比性,陈雪茹是打小就受父母熏陶,十几岁就能独自处理绸缎庄的主儿。赵雅芝的过往太过平庸,如果把她带在身边,自己可以教导她一下。
“可是姐姐们都在忙,我要是再走了,家里不就没人管了么?”赵雅芝也有顾虑,是讨好几个姐姐,还是讨好李旭东,她自己一时半会儿也理不清。
“先把她们连安娜一起,都叫回来。这样各自为政,咱们这个家还是家么?”李旭东有些生气的说道。
这还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人的家庭都是以长房长子为接班人,家里的大部分财产都交给他。也有的家庭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孩子们分到的都差不多。
李家的规模不小,不可能只给一个孩子。孩子大了,分出去单过,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可现在这样子,也不是李旭东愿意看到的。
李旭东又进书房了,这次他要重新立规矩。既然一碗水要端平,那就公平些,已经独立分出去的几家老大,李家不再操心,有什么诉求,必须找自己这个家主。
还没结婚的孩子,每人一个户头,读书基金、恋爱基金、安置基金、创业基金、成家基金、家族基金都给安排上,哪怕就给他们买标普指数定投,这些孩子一辈子的花销都用不完。
对了,裙带关系是李旭东最讨厌的,三个孩子三个国家,绝对不能让自家的孩子再去那几个国度祸害,这点也不得不防。
该商量、该批评的事情自己还是得拿出一个态度来。
连着两天待在书房里,基础的家规拟定好,陈雪茹她们几个也回来了,知道李旭东不高兴,几人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敢触碰他的霉头。
“咱们家里开个会,大家讨论一下这日子该怎么过。”李旭东的话让一大家子人的脸色很不好看,最近家里的事做得怎么样,谁都心知肚明。
从不参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李旭东今儿在家里享受到了一次组织生活,他自己也展开了一番自我批评。
“家里的事儿我管的少,这是我的错。过一阵子,我会想办法调到旁边的宝安县,家里的一些工厂也会跟着搬过去,这样我就能最大限度的照顾家了。但是,这不是你们把芝芝丢在家里,去印尼查阅那些资料的理由。我一直以为我们是个整体,即使三个大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可家里这么多孩子,咱们总要一碗水端平吧?”
接下来就是大家的认错时间,虽然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太一样,但核心意思都差不多。
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依旧是孩子。本着能帮一把是一把的心态,这才去印尼帮着孩子们筛选对他们有用的资料。
“那家里就不管啦?你们一个是绸缎装的大老板,一个是娄半城的千金,哪怕是没怎么做过生意的慧真,那也是巾帼英雄,小酒馆都要做成大酒店的主儿,芝芝不如你们聪明,不如能干,你们把这摊子交给她,这是为她好,还是故意为难她?”
李旭东这话说出来,说不上是表扬谁,批评谁,好像谁都批评了,又好像是只批评了芝芝。
“好了,你们要知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的道理。下一步我的工作重心仍旧在内地,现在的华夏虽然贫穷落后,但一旦华夏发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那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低端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再到金融业,都将是举足轻重的,未来的华夏就是我们家将来的依靠。”
李旭东把道理给几个婆娘讲清楚,讲透彻,为的就是让她们对华夏树立信心。
“爷,那我家以前被抄的东西,国家还能还回来么?”娄晓娥第一个不信李旭东的忽悠。
“三五年之内吧,一定会有个说法的。对于港商河外商的投资,国家现在还没形成统一的意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肯定是想要合资,甚至是控股,可不管是哪个商人,都不会同意这个要求的。即使是我这般爱国的人,也不同意国家资金占据主导地位。”
商人投资,要的是利润,投资一分钱,就要见到一分钱的收益,一旦国家控股,厂子谁说了算?随意划拨一下,该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