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还要临时出国。
“你放心,要是你家里有什么事,你还是可以出去的嘛。这点,我们不限制你。”老邓说道。
到了一定的级别,想要出国就必须得走流程了,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老邓这是在给他特权呢。
“那行吧,只是我就负责出出主意,您二位不能啥事都依赖我。”李旭东开始了约法三章。
“嗯,小李啊,我们打算在香江边上建立个外贸基地,你有什么想法?”老邓问道,这就开始了工作。
“领导,说实话还是说假话?”李旭东犹豫了半晌,这才问道。
“当然是有一说一,你放心,现在不是因言获罪的时代了,你放心大胆的说,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老领导说道。
“那我可说了啊,说的不对,你们多担待。”
李旭东有些犹豫,华夏现在还在迷茫时期,没有确立正确的方向。看到两位领导鼓励的眼神,他这才开口继续说道:“小气了些。咱们华夏有两个窗口,一个香江,一个濠镜,对应的宝安县和珠海县都可以成为外贸试点基地。如果政策再放开些,我不介意把我家在香江的生产基地搬到内地来。”
“你继续说。”老邓鼓励道。
“相信有了我家为榜样,不少港商也会学着我家的样子,把工厂搬到内地来。不过在税收和收取各种费用的时候,咱们得向香江看齐。至于地皮、水电、道路的问题,咱们最好写上出一个规程出来,如果地皮的使用权年限低了,外资会觉得没利润,不值得。如果上面断水断电,那这工厂也没必要开在内地了。”
李旭东顿了顿,华夏现在还没有开放,自己的话有些胆大。
“还有吗?”老领导也看出李旭东话还没有说完,他也问道。
“说句不当说的话,不管是港资还是外资,都需要华夏政府的保证。不然的话,谁家的钱也不是捡来的,一不小心打了水漂,我也负不起这个责。”
李旭东的话很大胆,内容已经超出了老领导们的权力范围。
“哈哈,老朋友,我就说这小子肚子里有东西吧。我估计他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了。小李是不是哟?”老邓爽朗的笑着说道。
“那时候有点思想雏形,只是当时公私合营的速度太快了,好些想法都淹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李旭东谦虚地说道。
“小李啊,你在教育部准备怎么做啊?”老领导带着考究的眼神问道。
“我负责什么?负责小学到大学的教材审编和职业教育吧,咱们得尽快尽早的把失去的十年给补回来。”李旭东沉吟了一会儿,这才说道。
“老刘是个明白人,他会放权的。”
老邓口中的老刘,是教育部部长,还曾当过二机部部长。不过听老邓的意思,这是要李旭东把教育部全面管理起来啊。
“我看行,小李的本事很大,不过因为没有参与到以前的抗日和解放战争,资历还是显得单薄了些,不然直接上个正职,就不用这么费事了。”老领导帮腔道。
这个,这个问题确实很具体,老一辈革命家大多都是六十来岁了,有些还超过了这个岁数。
当年的战争导致了这些老革命家不少都负过伤,身体不太好,以致精力不济。有的甚至连八个小时的坐班都做不下去,这干部年轻化也要提上议程了。
老邓不自觉的叹了口气,这事啊,只要一动手,事情就一环套一环,都要不停的处理才行呐。
“小李,今天我就会把你的调令发过去的,明天你就来我这里报到吧,我请老胡这个组织部长亲自送你去上任,免得那些家伙把你看轻了。”老领导朝着李旭东说道。
“别着急呀,老领导。我还有意见和建议没说呢,你们总得听我说完呐。”
李旭东那里可能现在就走,教育是要读书育人的,那些老教授还是臭老九,好些还在牛棚里关着呢,不把他们解放出来,华夏的教育怎么搞得上去。
“你的意思是让那些知识分子都回原岗位?”老领导皱了皱眉,不是他不愿意,而是阻力很大。
“两位领导,政治斗争的事情我管不着,但是你们既然把教育事业交到我的手里,总不能让我这个巧手媳妇儿无米下锅吧?我也知道,有的人政治立场不坚定,但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以发展经济为主,那就必须要培养出自己的高科技人才。至于那些反革命,我们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筛选嘛。”
李旭东的话铿锵有力,不带半点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