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的孤儿,还有几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他们马上就要离开孤儿院自力更生了,如果李旭东早来这里一两年,说不定还有兴趣培养一两个助手,现在只能表示惋惜了,李旭东只会用知根知底的熟人,不敢用这些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做事。李旭东手上还有不少人民币,还是打枪赢了那些老同志得的,全部捐出去也无所谓,又把行李箱打开,里面全都是钱,经过清点,李旭东留下了极少部分,捐献了三亿元人民币,用于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王主任和福利院院长还有些担心钱的来路问题,李旭东笑着解释了打枪赢钱办基金的事情,还说,“既然基金的事情不需要我操心了,那这笔钱还是该用于老百姓的。”
王主任是解放干部,老公是抗日干部,对李旭东会打枪的事情很熟悉,毕竟李旭东是二等功获得者,算是年青人中最厉害的那一小撮人,还上过几次报纸的,听到李旭东的解释,很爽朗的笑了起来,还盛赞李旭东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所有的交接工作都已经做完了,李旭东一家子和秘书两口子再带上阳明这位司机从四九城坐火车去了津门,医学院里,院长当然记得李旭东同志,很热情的在食堂招待了他们一行,修建的研究所已经撤走了,正在南方的边境城市进行临床试验,对比了十足数据,对间日虐的疗效达到了百分百,其他疟疾也有不错的疗效。专家们都想继续改进青蒿素,医学院也不例外,他们也想继续研究,只是经费不足,希望研究所能给与适当的补贴。
李旭东苦笑了一声,“院长,这研究所就不是个赚钱的机构,至少现在还不是,它自己还是香江几个富豪一起赞助的,要补贴你们可能比较困难,我到香江之后给你们想想办法吧,您即使得了赞助也不要声张就好,不然大家都伸手要赞助可就没了啊。”
院长听了大喜,“我们也不要多了,就是想买些器材好做实验用,五万,不,三万美元的器材就够了。”
李旭东干脆要他把器材列个目录出来,自己还要在津门等船,还有两天大连码头到香江的船才会经过津门,自己正好带着妻儿在津门逛一逛。院长当即把自己的吉普车让了出来,还要派司机负责接送,李旭东忙道:“使不得,使不得啊,谢谢您的热情招待,公家的车还是公用吧,我们自己走一走就可以了。”
津门李旭东在后世来过的,着名的地点又不会换位置,走一走看一看再尝一尝就可以了,一行人集体出游,倒也好玩,两个小娃娃一个被许秘书抱着,一个慧真抱着,许秘书是粤东江门的,媳妇姓周,老人带着三个小孩在四九城的家里,阳明同志是翼省沧州人,家里媳妇还在坐月子,两人年纪都差不多,不到三十岁,看着是李旭东最年轻,实际上灵魂已经五十好几了,有些不太想认识或者结交新朋友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是心态在变老的标志,需要做出改变,不然会出现心理疾病的。
买了些狗不理的包子和津门耳朵眼炸糕,味道好不好的不知道,价格还是很亲民的,因为要坐几天的船,李旭东发动大家一起买吃的,多买些也无所谓,最好买些熟食,喝了酒好睡觉。
围绕着繁华的地方逛了几圈,俩个娃已经打瞌睡了,徐慧真担心孩子们会感冒,回到了招待所里。时间还早,院长把器材清单拿了过来,李旭东也不是很懂,顺手就放进口袋里,等器材齐了会跟船过来的。现在大连码头到香江有两趟船来回穿梭运送货物,长江上目前还没有一座桥可以通行还是坐船安稳一些。
终于登上船了,李旭东靠坐在还算宽敞的床上,这已经是整条船上最好的床位了,闭上眼睛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像是一条不停游动的鱼,从一个部里跳到另一个部里,一年挪动一个地方,职务也越跳越高了,什么时候摔下来不知道,就看自己什么时候说真话了。这次把慧真也接到香江,他就不打算让慧真和孩子再回四九城了。
李旭东知道自己不是超人,不可能什么事都能做到,先把科技和医药发展起来,至于华润的业务,出口而已,都是些农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金属制品和电器产品很少很少,为什么就没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茶叶做成茶包,换个包装盒卖更高的价格,手工艺品也打上标签,这是外国佬喜欢的东西,至于电池和手电筒也算是电器产品了。这么长的时间了,研究所应该有些研究了吧,自己帮国内做出了单晶硅,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晶体管收音机呢?难道这么多科学家都没解决吗?心中突然涌出的戾气让李旭东的面目有些变形扭曲,面孔显得十分狰狞。
平心而论,这么多领导已经够看重他了,几乎每调动一次,都让他的职位升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