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终战结束的第三日,晨曦中的三界夹缝阵地已褪去硝烟——星盟战舰的蓝光与仙界修士的仙纹光交织,东荒龙纹铁骑正协助清理战场残留的邪能碎片,林小星的地脉感知仪显示,三界地脉能量已恢复平稳流动,只是在噬界之门闭合的虚空处,仍残留着一缕极淡的“异域能量波动”,如发丝般隐匿在正常地脉流中,暂未引起众人注意。
龙首宫的“三界议事殿”内,唐战天、唐风云与仙界清玄真人、星盟凯伦齐聚,殿中央的沙盘上,东荒、仙界、星盟的疆域图以金色线条连接,形成“三界协同防御网络”的雏形。“终战虽胜,但三界的创伤需要修复,更需要建立长久的协作机制,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威胁。”唐战天的目光扫过下方的子女们,“这份奠基三界新秩序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
子女们以“重建、机制、传承”为核心,分工推进三界新序构建:
三界战后重建组(林小星+李瑶):林小星牵头整合东荒、仙界的地脉修复资源,组建“跨域地脉修复队”——队员由东荒地脉测绘师、仙界护脉修士组成,携带改良后的龙脉修复仪与仙界“瑶池仙露”,优先修复被噬界邪能污染的三界地脉交汇带、东荒龙心谷、仙界瑶池三大核心区域,“地脉修复需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清除残留邪能,第二阶段补充地脉能量,第三阶段布设‘地脉稳定符’,确保百年内无能量紊乱。”李瑶则带领净化小队,在三界各城镇设立“抗邪救助站”,一方面为受伤士兵与百姓提供医疗支援,另一方面传授“简易净化术”,让普通生灵也能应对轻微邪能污染,“救助站还要记录战后伤亡与资源损耗,为后续资源调配提供依据。”
跨域协作机制组(阿木+王岩):阿木主导搭建“三界协同中枢”——中枢设在东荒都城与仙界青云宗之间的“中立岛”,配备跨域通讯设备、地脉监测系统、应急调度平台,东荒、仙界、星盟各派代表常驻,负责处理三界日常协作事务(如邪能预警、资源互通、危机支援);王岩则研发“三界能量共享装置”,将东荒主脉、仙界瑶池、星盟战舰的能量核心通过“时空能量通道”连接,一旦某方遭遇危机,其他两方可实时输送能量支援,“装置还加入‘邪能过滤模块’,防止异域能量通过通道渗透。”
护脉传承体系组(阿陨+阿炽+阿雪):阿陨牵头成立“三界护脉学院”——学院选址在东荒山脉的龙脉兵阵核心区,开设“地脉感知、邪能防御、跨域作战”三大课程,招收东荒、仙界、星盟的年轻学员,由经历过终战的联盟精英担任导师,“学院还要建立‘护脉典籍库’,收录东荒护脉古法、仙界仙纹术、星盟时空科技,形成跨域护脉知识体系。”阿炽、阿雪则负责组建“三界机动护脉队”——队员从龙纹铁骑、仙界修士、星盟战士中选拔,配备双界破邪武器与跨域传送装置,日常沿三界地脉巡逻,一旦发现地脉异动或邪能痕迹,立即展开处置,“护脉队需制定‘分级响应机制’,轻微异动由小队处置,重大危机则启动协同中枢的跨域支援。”
重建工作率先在三界地脉交汇带展开。林小星带领跨域修复队抵达时,地面仍残留着暗紫邪能痕迹,部分地脉支流因邪能侵蚀已干涸。“先喷洒瑶池仙露!”修复队成员将仙露与龙纹能量混合,均匀洒在污染区域,淡蓝液体渗入土壤,暗紫痕迹快速消退;随后,林小星启动龙脉修复仪,将东荒主脉的龙纹能量与仙界瑶池的仙力同步注入地脉,干涸的支流很快重新泛起水光,周围枯萎的草木也渐渐抽出新芽。当地脉稳定符嵌入土壤时,修复队的修士惊喜地发现:“三界地脉的能量竟在相互滋养!东荒的龙纹能增强仙界地脉的韧性,仙界的仙力能提升东荒地脉的纯度!”
跨域协作机制的搭建也取得突破。中立岛的三界协同中枢内,阿木调试完跨域通讯设备,清玄真人的身影通过全息投影出现在屏幕上:“仙界赤霞阁已完成瑶池能量核心与共享装置的连接,测试能量传输稳定!”凯伦的通讯也同步传来:“星盟三艘战舰已进入时空能量通道的预设位置,能量输送响应时间小于十秒!”王岩则在装置旁加装“能量监测屏”,屏幕上实时显示三方能量输出状态,绿色代表正常,黄色代表预警,红色代表紧急,“装置已通过邪能渗透测试,即使注入高浓度异域能量,过滤模块也能在0.5秒内将其清除!”
护脉传承体系的建设同样有序推进。三界护脉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阿陨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数百名来自三界的年轻学员,手中举起一本泛黄的《东荒护脉纪要》:“这本典籍记录了东荒先辈对抗血月残党的经历,而你们,将成为记录新历史的人——不仅要守护三界地脉,更要将跨域护脉的智慧传承下去。”台下的学员们眼神坚定,纷纷举起右手,宣誓成为“三界护脉者”。与此同时,阿炽、阿雪带领的机动护脉队已完成首次跨域巡逻,在仙界赤霞阁附近发现一处被轻微邪能污染的地脉节点,小队用双界破邪炮清除邪能后,通过协同中枢将处置结果同步给三方,整个过程仅用半个时辰。
当夕阳西下时,三界新序的构建已完成初步框架——地脉修复完成30%,三界协同中枢正式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