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考试成绩出炉(1 / 2)

似乎不必他们开口。

书院的山长们已经决定好开课的项目,势必要让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崽们,好好认识一下民间的作物。

前十榜单出炉。

这一次,每个人的心中从未这般好奇过。

前十,究竟花落谁家?

很快,成绩下达。

大家眼前都出现了自己的试卷,接着是上面硕大的红色数字。

及格都没有及格。

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可很快,莫大的羞耻涌上心尖。

他们怎能连及格都没及格。

农业知识,这么简单的农业常识,他们竟然没及格。

他们还敢称呼自己为父母官吗?

这种现象不止一处。

有人甚至连芝麻是何物都不知。

更别提韭菜和小葱,还有胡瓜和西葫芦......

说出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堂堂父母官,竟不识五谷杂粮。

系统改卷完成,赵一清也看到了送分题中错误率最高的一题。

80%!

又一看,花生?

那很正常。

毕竟是明朝弘治年间才传入我国。

但油菜?

50%的错误率!

赵一清想不通,油菜在我国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大家是怎么不知道的。

就算去除掉不种植油菜的区域。

可赵一清还是想不通。

50%!

岂不是说明这么多朝代的人加起来,十人中有三人不知道花生种在哪里?

猛吸一口凉气。

赵一清深深地觉得,不仅仅官员要下基层。

就是百姓,也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她第一次把错题率展示给大家。

原先都是高知识人才。

没必要展示。

这次真不一样。

果不其然,大家看到前二十题的错误率后,都齐刷刷沉默不语。

朱元璋更是气的破口大骂,“小麦,南方人不知道算了,咋,北方人也不知道麦种是长在麦穗上的啊!

它还能长在土里。

还有水稻,它不长在稻杆上长在哪里,你们不知道稻谷和小麦碰到水会发芽啊!”

这次,真没人说话。

作为在宫里也种田的朱元璋,这回是真怒了。

李世民也不解。

他疑惑地看着大臣,“大家若是不知花生、不知何作物喜阴喜凉,朕能理解,可唯独作物的图片会错,朕理解不了。”

可不是。

大家很快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错误率高高地张贴在大家面前。

他们情不自禁地想,若是这些人去当父母官,真知道粮食如何增产,为民谋福利吗?

他们连麦苗都不认识!

歌曲结束。

赵一清也开始宣讲起来前十名来。

““第一名,徐光启,92分。””

“明,徐光启之前我给大家介绍过,农业方面的书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代表作《农政全书》,以‘农’、‘政’辩证关系为基础,展现了经济、技术与农业生产部门相统一的‘大农业’系统观和生态观。”

““第二名,贾思勰,89分。””

这位大佬吃亏就吃亏在朝代过于靠前。

导致很多作物不认识。

“北魏。

贾思勰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农学成就的人。

代表作《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有系统的农业科学着作。

全书共九十二篇,分十卷。

前五卷讲植物栽培。

第六卷述动物养殖。

第七至第九卷则是关于农产品加工和贮藏等事项。

第十卷介绍非中原地区出产的植物。”

““第三名,王祯,85分。””

“元代。

所着《王祯农书》在中国古代农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兼论了当时的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南北方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第四名,泛胜之,82分。”

“西汉。

他所编着的《泛胜之书》,成书于西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专着。

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

总结推广了区田法、种麦法、种瓠法、穗选法、种瓜法、调节稻田水温法、保墒法、桑苗截干法等。

总结了冬麦、春麦、大豆、桑等13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他发明推广的‘溲种法’(在种子上粘上一层粪壳作为种肥),其原理直至今天还在应用。”

西汉!

还真是一件喜事。

可惜不是他朝的,刘彻又坐了回来。

<

最新小说: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背欺里火宿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不学鸳鸯老 九娘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火烧黎明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回到汉朝当大佬 破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