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70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37

第270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37(1 / 2)

杜甫的作品

5)《石壕吏》

原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释义:

这诗与《新安吏》、《潼关吏》一起,号称“三吏”

,此外,还有《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号称“三别”

,均约作于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这时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

一次,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目睹“安史之乱”

后的连年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于是写下了“三吏”

和“三别”

758年(唐肃宗乾元一年),唐军在收复洛阳后,乘胜渡过黄河,围攻安庆绪于相州(今河南安阳)。

但由于指挥不统一,在同年三月被史思明打败,不得不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县)。

《石壕吏》这诗运用了极凝炼的诗句,通过老妇人声泣情惨的诉说,写出了唐军在战败后到处抓人补充兵员,

使老妇一家“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

,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译文(参考):

暮临石壕村,吏夜捕人急。

老翁逾墙遁,老妇出门视。

吏呼怒声震,苦极妇哭泣。

闻妇言前事,邺城献三子。

一子书至家,二子新战死。

生者苟且存,死者长眠已。

室中无他人,唯有乳下孙。

孙母未离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愿从吏夜归。

应河阳役,尚可备晨炊。

夜深语断绝,耳闻呜咽声。

天明登前路,独自别老翁。

注释:

1、投:投宿。

石壕村:也叫石壕镇,在今河南陕县东部。

2、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3、逾墙走:逾,越过。

走:逃跑。

这里是跳墙躲避的意思。

4、出门看:一作“出门看”

、“出门”

、“出门守”

,以作“看”

为自然。

“村”

、“人”

与“看”

在古诗里是可以通押韵的。

5、一何:多么。

6、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

7、邺城戍:到邺城防守。

邺城:唐相州,今河南安阳市。

戍:防守。

8、附书至:捎信回来。

9、新:最近。

10、且偷生:暂且苟安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更无人:再没有别的人(可以应征)。

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14、无完裙:没有完整的衣服。

裙:这里泛指衣服。

15、老妪:老妇自称。

妪(yu郁音):年老的妇人。

16、请:请让我。

17、应:应征。

自759年9月(唐肃宗乾元二年)唐李光弼弃洛阳退据河阳,便成为李军与史思明叛军激战之地。

760年4月李光弼在此大破史叛军。

18、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原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释义: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在梓州,听到河南、河北相继收复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并冲口而出地唱出了这一有名的七律。

通过这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杜甫爱国的精神,天真的性格,充沛的精力,而且可以看出他那“炉火纯青”

的功力。

全诗八句,后六句都是对偶,明白自然象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所以特别为人所爱读。

译文(参考):

蜀中传来收复蓟北的好消息,我欢喜欲狂!

刚一听到,就激动得眼

最新小说: 梦境穿越时 公路求生:开局一轮椅 柯学世界中的忍者 遮天:我自仙古来 杀死那个史蒂夫! 末世枭雄,我边女神多亿点怎么了 霍格沃茨的自然魔法 LOL:电竞圈第一魅魔 斗罗:我唐舞麟真的不是魅魔 早通关了,你才拉我进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