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12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26

第212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26(1 / 2)

南北朝时期作家刘勰的主要着作

《文心雕龙》

译文(参考):

书名叫做“文心”

,因为是谈作文用心的原故。

从前涓子写了《琴心》,王孙着过《巧心》,“心”

这字真美阿,所以书名采用了它。

书名所以又称为“雕龙”

,乃是从古以来的文章,都是讲求雕琢使之文采纷披的缘故,岂只是采用驺奭的修饰文章象雕刻龙文!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众人和贤人是纷杂不一的,有的人所以能出一般人,只是在于有过人的智慧罢了。

年月象刮风一样忽然间便过去了,人们的生命是不停地在新陈代谢,一个人要声誉飞扬,传之不朽,只有依靠着作了。

人的形貌是象天地的,人的性情禀赋了仁、义、礼、智、信,把人的耳目拟做太阳月亮,将人的声音呼吸比成风雷,可见人是出万物,也可以说是最有灵性了。

人的体形同草木一样脆,人的声名却比金石还要坚,所以士大夫处在世界上,想树立功德制作着述,难道由于爱好辩论吗,实在是不得已呀!

当我七岁的时候,梦见天上垂下一片象锦缎的彩云,我便攀住这片彩云,而且把它采取了下来。

年龄才过三十岁的时候,曾经在夜里梦见自己捧着红色的礼器,跟随孔仲尼向南面行走;早上醒来,不禁油然高兴起来。

伟大的圣人是难得看见的,却承他降梦给我这样年轻的人!

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孔夫子的呀。

阐扬圣人的意旨,没有比得上注释经书,但是马融、郑玄那些学者,已把经义挥得很精微了,即使再有深入的解说,也不能自立一家。

只有文章的作用,实在可以作为经典的辅佐,“五礼”

必须凭借她才能写成明文,“六典”

必须依靠它才能挥作用,

君臣的礼仪是因为用文章写出来才显着的,军国的典章是因为用文章写出来才鲜明的,而详细考虑“五礼”

和“六典”

的根源,没有不属于经典。

可是现在离开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文章逐渐显得芜杂冗长,辞赋家又喜爱奇特,趋尚于浮泛怪诞,讲究形式,追求华藻,这样离开文章的根本一天比一天远了,以至走上错误的道路,使绮丽文风更加泛滥。

《周书》中讨论到文辞,以为贵于得体扼要;孔夫子提出的教导,十分厌恶异端邪说;

《周书》所说的文辞和孔子提出的教导,所以不同于辞人爱奇,最重要的便是合于体要。

于是我便提起笔、蘸着墨,开始着书来论述作文的道理。

详细观察近代作家的作品,论文的着作是多极了:象魏文帝的《典论?论文》,陈思王写的《与杨德祖书》,应玚的《文质论》,陆机的《文赋》,挚仲洽的《文章流别论》,李宏范的《翰林论》,

都只看到文章的一个方面,很少观察到创作的主要途径;有的是褒贬当时的人才,有的是衡量前辈的作品,有的是浮泛讨论风格雅俗的意义,有的是总括一篇一章的用意。

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精密而不完备,陈思王的《与杨德祖书》辩论敏捷而不一定恰当,应玚的《文质论》文辞华丽而内容空疏,

陆机的《文赋》虽然精巧却零碎杂乱,《文章流别论》似乎精微,却用处不大,《翰林论》涉及广泛却不甚扼要。

还有桓君山、刘公干那些人,应吉甫、陆士龙等作家,也有一些涉及到议论创作的用意,并不能从枝叶问题去探讨根本问题,不能由观看江河的波澜而探索江河的源头。

如果不阐述圣人的经典文章来作为论文的标准,对后辈人考虑问题是没有帮助的。

着述《文心雕龙》这部书,主张文章要以天地宇宙之心为根本,以圣人为宗师,用六经为楷模来定体制,从纬书中分别采用其文彩,向《离骚》学习其通变的方法,写文章的关键,也莫过于这些了。

《文心雕龙》讨论韵文和阐述散文,是分门别类的,对每种文章体裁的论述,既要追溯其起源来说明它随时代的变革,又要解释其名称来表明它所以命名的用意。

更要选出具体篇章来作为一种体裁的范文,最后要阐扬各种文体的创作要求,使它成为一个理论体系,上半部的各篇,纲领就大抵如是了。

《文心雕龙》剖解文情和分析文彩,是有范围和条理的:它陈述了“神思”

和“体性”

的问题,图解了“风骨”

和“定势”

的问题,综论了“通变”

的问题,考察了“声律”

和“练字”

的问题,

同时,从时序的不同来论述文学的盛衰,从才略的短长对作家进行褒贬。

感概于知音的难得,阐扬了器度的重要,用深长的感情写了《序志》,用《序志》来统帅全书,下半部二十五篇,大略举其篇目也就很明显了。

《文心雕龙》安排

最新小说: 柯学世界中的忍者 早通关了,你才拉我进怪谈 公路求生:开局一轮椅 遮天:我自仙古来 斗罗:我唐舞麟真的不是魅魔 霍格沃茨的自然魔法 杀死那个史蒂夫! 末世枭雄,我边女神多亿点怎么了 LOL:电竞圈第一魅魔 梦境穿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