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 > 第245章 永乐大典去哪儿了

第245章 永乐大典去哪儿了(1 / 2)

“太像了。”

“他真的很像法老。”

“最离谱的是埃及金字塔尖也在大英博物馆。”

“他们究竟抢了多少国家的文物啊?”

“大英博物馆,一家没有大英文物的博物馆。”

“我以为他们把佛像脑袋割走就够没下限了,直到我看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塔尖。

好家伙,人类的无耻可以做到没有下限。”

看到天幕上飘过的弹幕,历朝历代的古人再次被强盗国家的无耻程度给惊到了。

连他国的塔尖都给削了?

片瓦不留,这也太残暴了。

是不是只要丢了东西,就可以去大英博物馆找到?

“但是我最想要的,是完整的《永乐大典》。”

天幕上飘过的一条弹幕,充斥着无尽的悲伤,不由得让明成祖朱棣浑身一震。

“什么?连《永乐大典》也?”

“是丢了一部分,还是全丢了?”

明成祖朱棣急得团团转,他怕后世嘲笑他谋逆,所以,他一生都在清洗造反的罪名。

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疏通运河,编着《永乐大典》。

做完这些事,应该可以下去见老爹了。

现在天幕告诉他,耗费巨大精力的《永乐大典》竟然没了?

朱棣身子摇摇晃晃,仿佛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夕之间,连头都花白了不少。

参与《永乐大典》编纂的2ooo多人同样感觉天都塌了。

满脑子都是:《永乐大典》,残缺了。

这比他们身体残缺还难受。

解缙、姚广孝等人直接失了涵养,忍不住破口大骂:

“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永乐大典》。”

“站出来,看我不捶死你。”

……

下一秒,《永乐大典》四个字出现在天幕上。

【《永乐大典》到底有多逆天】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本书面前说倒背如流】

【完整版的《永乐大典》,是一部37亿字的天下奇书】

【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率领147人团队编修】

【解缙于永乐二年完成初稿《文献大成》】

【认为不够完善的朱棣再次增派姚广孝等协助解缙重修,历时5年,于永乐6年完工】

【最终形成了正文

卷、目录6o卷,共

册,约37亿字的《永乐大典》】

【朱棣聚天下英才21oo余人,耗时5年才完成了这部封神之作】

【数据跨越千年,涵盖天文地理、伦理制度、政治、历史、名物、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上起周秦,下迄明初】

【当你查一个关键词时,就能看到很多关联性的内容】

【而永乐大典便是类书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

大秦位面。

嬴政微微瞪大了双眼,他猜测《永乐大典》可能不简单,没想到这么不简单。

“《永乐大典》这么逆天?”

“永乐大帝有点东西啊。”

……

大明位面。

看到天幕上对《永乐大典》的推崇和评价,参与编撰的人与有荣焉的同时,又倍感心痛。

明成祖朱棣的心更是在滴血,望着天幕,忍不住嚎了几嗓子。

“朕的《永乐大典》啊”

……

天幕还在继续。

【卷,共

册,37亿字的《永乐大典》全由人工抄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体编纂人员严格遵守只收录、不篡改的原则】

【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

《永乐大典》是传世之作,但丢了。

上至明成祖朱棣和参与编纂的人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红温了。

“所以,究竟是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朝《永乐大典》。”

“出来受死。”

同位面的嘉靖皇帝瞬间羞愧难当。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

而当时的《永乐大典》正本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虽没有受到损坏,但火灾对《永乐大典》的保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还好《永乐大典》没有因宫中失火而烧毁,不然,朕便是千古罪人啊。”

但作为《永乐大典》级书迷的嘉靖皇帝又纳闷儿了。

为了防范未然,他命人重抄了一本《永乐大典》副本作为传世。

“难道正、副本都丢了?”

……

天幕还在继续。

【《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世人猜测,永乐大典可能毁于火灾,或陪葬于嘉靖皇帝】

【还有传闻,《永乐大典》正本可能被盗走或流失于民间】

【但上述猜测均难以证实】

天幕所述,什么火灾,陪葬,明成

最新小说: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蓝钰茗烟 快穿:好孕宿主美媚魅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万兽之国(H)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炼狱之刃 小房东【香朵儿】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