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相邻的牢房中。
而得知前者之事的杨震,则对之表示出了强烈的欣赏。
处江湖之远,却仍心怀国事,敢于对君主发表意见。
这是春秋之时的古人遗风啊!
这样的人,
在皇权日益强大的当下,可太少见了!
杨震于是在监狱中上疏,希望替赵腾求情。
他企图用自己的名望,来保全赵腾这个出身寒微,平平无奇的百姓。
但皇帝看都没看他,直接下令在开春的时候,处死了赵腾。
杨震看着这个在当今之人看来有点傻,却又称得上古之君子的后辈被拖出去,再也没回来,随即便在狱中心忧病倒。
延光三年三月,
废了太子,捧了乳母,治了朝臣的皇帝志得意满,认为天下再也没有谁能限制自己的了。
于是他下达了出巡的命令,计划一路向东而去,顺路封禅泰山。
而在坐上车架之前,
皇帝听说了杨震的病情,觉得让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儒死在牢中,又会让自己的耳边招来太多恼人的嗡嗡声。
他因此高抬贵手,让杨震的家人将这位老人背出了牢房。
杨震见到昭昭天日的一瞬间,便泪流不止,弄湿了孙儿的背部。
等到了家里,
他拒绝了医者的诊治,只对子孙说道:
“我读了一辈子的经典,受到邓公的举荐后,入朝为官,希望辅佐君主,重现明章、永元的繁华安定。”
“奈何列位朝堂这么些年,想要保全忠良,没有做到;想要劝谏天子,也没有做到。”
“以至于有邓氏的遇害,贤良君子殒命,还有太子被废为济阴王之事!”
“我,我!”
他说的激烈,一时气上不来,竟晕厥过后。
等子孙好不容易将老人唤醒,杨震又是不吃不喝,望着皇宫的方向落泪。
当夜,
他便服毒自尽了,遗留下的书信中说:
“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我蒙圣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止,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我死之后,只用杂木为棺,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归葬所,不设祭祠。”
他的子孙们都痛哭不已,随后想要将棺椁送回关西老家的陕县。
因杨震检举自己伪造诏书一事,而深怀怨恨的樊丰听说了这件事,便传信给当地官员,让他截停杨震的丧队。
一番操作下,
杨震的棺椁被摆到路边,迎接风吹日晒,而他的子孙也被官员扣下,勒令充当邮差,接受驱使。
阴间的孔光听说了这件事,也跟着泪流满面。
他很是欣赏杨震这个后辈,认为他和自己当年实在相似。
只是相比他被王莽这名弟子连累了的名声,
杨震的遭遇更加直接,也更加令人不忍。
两汉先帝们也觉得十分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