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燕公之前,我是没有听说过你有何功绩,有何声名的!”
“但我知道!”
那高声呵斥的人指着燕公奢华的府邸说,“我知道你的儿女早就移居去了中原!”
“你的娇妻美妾也已经在长城以内,等着你拿着卖国换来的东西去宠幸她们!”
“你这个不要脸的王八蛋,燕国东至瀛海,南临长城,北越兴岭……这么大的一片地方,你们就这样给蛀空卖尽了!”
“几十万的将士,打了几场仗?挥了几次刀?”
“你们一声令下,竟然就这样投降了?”
空有锋利的刀剑,牢固的甲胄,却一点也不让它发挥作用。
面对边疆的挑衅,
只说着“不能轻启边衅”、“保土安民即可”的话,
那凭什么年年都要用为国增援的理由,增加国内的赋税呢?
不能使用,不能杀敌,不能传扬声名提振国威的武器,即便再强大,又有什么用呢?
这些根本不把公事放在心里,不认为这个国家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的玩意儿,才不会冒着损伤自己利益的风险,去物尽其用呢!
毕竟战事一启,
高压会强迫国中的许多问题暴露于日光之下,
原本稳定的上下秩序也会波动起来。
诸夏那么多国家,那么多先例,让燕国那些“目光长远”的肉食者不愿意让“乱世豪杰”,在自己面前出现。
地位带来权势,带来财富,
谁舍得让出去呢?
燕公对此,也只能边辩解着“这是商议过的事”,边注意道路上的动静。
他已经不想再燕国待下去了。
这里的刁民只会让他感到窒息!
他要去呼吸大汉的自由空气!
而另一边,
听说燕公,还有其他一些高官显贵被国人堵门的大汉将领吩咐手下,“燕国民心正是激荡之时,有这些人分担注意,对我们也算好事。”
“你们去附近看着动静,只要燕公不被打死,其他的就随他们去!”
燕公是要带回洛阳,送给天子当战利品的,是大汉覆灭燕国,开疆拓土的证据,可不能像周厉王一样,被愤怒的国人逼死。
至于其他的家伙?
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护,
连先人的基业都不顾念,
他又凭什么去管呢?
就这样,
在大汉的有意放任,让燕人泄完火更好接受新统治的情况下,
燕国的都城集安掀起了比开城投降时,还要剧烈的波澜。
民众知道许多事,他们已经无法挽回。
但双输好过单赢。
夏时的百姓都敢喊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他们又怎么愿意看着那群肉食者吸干净了燕国的血肉,再跑到大汉享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