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在灾祸带来的疤痕被抚平之前,新乡是没有精力乘船跨海,来中原朝拜天子的。
而想到遥远的新乡,
上帝便跟着想起了其他的地方人与事。
于是何博转身来到了大鲜卑山下,见到了已经萎缩成一个小老头模样的医者。
他见老头还是一副朴素的姿态,就问他道,“皇帝不是赐给你许多财宝吗?”
“那个出使的家伙没交给你吗?”
老头无所谓的说道,“草原上的东西就这么多,再有钱又有什么用?”
还不如换些实用物资过来。
衣食足才能知礼节,
东西不够他怎么教化蛮夷?
何博懂了他的意思,随后背着手在慕容部的地盘中逛了逛。
见到那些已经不怎么扎小辫,把自己剃成个垂髫发型的鲜卑人后,他称赞起了医者的功绩。
老头却忽然伤感的说,“我也就这点功劳了。”
“不能为出生长大的家国贡献力量,只能窝在偏远的角落里耕耘……唉!”
“而且听您先前告诉我的,有关中原近些年的事情,想来燕国的覆灭,马上就要到来了。”
诸夏君子从来不会安于现状。
进化到大汉版本的眼下,更是拥有着横扫一切,统御星河的气魄。
他们不会忽略辽东这片可以开发耕耘土地。
作为黄巾军后代的燕国不能将之治理好,安抚辽东的百姓,
那大汉就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医者对此很是惶恐。
他担心自己过去幻想的画面变成现实:
那明明因万千民众理想而建立起来的燕国,
最终因人心中不可言说的阴暗欲望而轰然倒塌。
而后人又会如何记载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如何评价那最初的建设者?
那短暂的六十载国祚,
只运行了一甲子的共和,
会被后人讥笑为异想天开的妄念吗?
若千秋史册只有批判和嘲笑,
那还会有后来者,踏上这条只开辟了一点,便中途崩溃的道路吗?
即便早就与孙恩这位先贤有过交谈,
即便自己也早已找到了合适的道路,做着合适的事情,
但年纪到了这样的地步,心肠总是不够坚硬,想法难免反复。
他当年安慰自己的话语,
先贤当年的告诫,
在国家崩塌的现实面前,竟显得那么无力。
何博没有顺着他的忧虑安慰他,只是指着脚边的青草说,“多柔弱啊!”
“谁来了都能践踏,一阵风也能吹的弯下去,一片雪就可以让其消失在空中。”
但种子还会接着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