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的侄儿又凭什么不能继承君位呢?
何况当时的晋侯形貌猥琐,举止荒唐,望之不似人君,国中的臣子都很讨厌他。
而悼公周却少年君子,智慧出众。
他前往洛邑求学时,还得到了天子的夸赞,他的老师单襄公更是断言:“日后必为诸侯!”
及至晋国内乱,厉公被弑,臣子便邀请公孙周回国继位。
公孙周答应了这个请求,却在离开周王几,踏入晋国时停下脚步,于边境线上,以大势压迫国中权臣。
他说:
“君主之所以尊贵,是因为有臣子去奉行他的命令。如果臣子只让我做国君却不听我的命令,那我还不如当即调转车架,返回洛邑。”
“诸卿若真心奉我为君,还请在眼下坦诚以告。”
“我绝对不做厉公那样的虚君!”
晋国之事已然难得天下皆知,急需一具有名望的君主回去主持大局。
于是臣子们没有办法,只能俯首再拜,并被公孙周会盟立誓。
是年,
晋悼公不过一十四岁。
其后入国都登基,晋悼公便以少年之身,展开革新。
数年时间,
便收拢权力,重组八卿,对外或盟或战,复兴了晋国的霸业,还拥有了谋取九鼎的实力。
当其率领会盟诸侯击败楚国时,也不过二十岁。
后世知晓晋悼公事迹的人,都忍不住感叹他的少年老成,生出“难道天下当真有天生智种”的疑惑。
西门豹生前辅佐魏氏时,晋室早已名存实亡,晋悼公的英武更是经历风雨吹打,不见踪影。
然而臣子窥探史册,岂会不向往这般意气风发的天才人物?
如今看到类似的刘肇,西门大夫不免将思绪返回了纯朴却纷乱的春秋年代。
何博在旁边发出了嫉妒的哼唧。
“我觉得自己,也有做少年英主的实力!”
西门豹因此看了他一眼,随后又低头观赏起了自己的掌纹。
一副看透了、麻木了、不想说话的模样。
何博便也不理他,跑过去绕着正低头看书的刘肇走了两圈,开头说道:
“慧极必伤。”
“晋悼公二十有八便去世了,也不知道刘肇会如何。”
如果世间当真存在用寿数换智慧的法则,
想来此时的汉家先帝们,会很乐意拉着刘肇去做这买卖。
窦氏才掌权,就搞出来了好几件大事,他们实在不敢再拖。
但若是刘肇的生母梁贵人……
应该是希望孩子能长命无忧的吧。
可身处宫廷,身边还被窦氏子围绕,又怎么可能做到这点呢?
“我去杞国了!”
在洛阳皇宫里转了几圈,享受了一番皇城巍峨的上帝挥了挥衣袖,要再度润走,去杞国看与汉室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