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窦氏(2 / 6)

    还是放松一些吧。

    刘炟抚摸着一把地方进贡而来的宝弓,对自己的母亲马氏说:

    “人与事,和这把弓有什么区别呢?”

    “放松了会不能射出箭矢,但一味紧绷,也会使得弓身断裂。”

    “秦朝的灭亡,也是有这等原因存在的。”

    “当年元帝也是这样想的。”

    马氏并非无智之女,她当即指出这一点的弊端。

    而元帝之后的汉家天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只能说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好在刘炟淡淡一笑,并不因母亲含蓄的反对感到苦恼。

    他说:

    “元帝岂能与我相比?”

    前者的仁慈柔弱,以儒术治国,是不明国情的,是读经典读傻了的。

    而他的重儒和宽仁,却是有底线、有规划的。

    “松弛自当有度,儿子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母亲放心就好!”

    当今天下大治,

    内部期盼着享受盛世到来的快乐,

    外部也因西域的收复、燕国的衰败,而得以舒缓兵力。

    朝廷只需要迁移足够的人口前往帝国的边疆屯田助守就好。

    至于其他的,

    像班超那样的将领,自然不会让皇帝有烦恼的机会。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军功获取地位的机会逐渐减少,

    世家大族再想维持自己超然的格调,除却钻朝廷空子在地方跑马圈地,获得实际上的利益之外,

    还需要依赖对诸多儒家典籍的注解,掌握释经权,为自己培养大量的追随者,以求面子上鲜艳明亮,用良好的名声,足够的知识,让家族得到更加长久稳固的传承。

    齐地的孔家,

    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暴露真面目,篡登大位前的王莽,

    不更是此道高人吗?

    后世种种之事,

    也证明了在天下太平之时,掌握话语权,让说话声音大到压过他人,的确可以获得许多利益。

    以至于时代流转,王朝倒了又兴,经学家们还能利用手中的笔杆子,以“圣人之言”为刀剑,做太多太多的事。

    可惜,

    在他们动手攫取这样的力量之前,明帝就注意到了这方面。

    天下人的口舌,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管控的。

    有些话,

    该说还是会有人说的。

    因此,

    明帝没有做什么“防民之口”的事,只是手握经书,在处理国政之余,对那些出身高门文士之家的臣子发出辩经的号召:

 &nb

最新小说: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红楼之胜天半子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暴君吕布 落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