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王景(3 / 6)

nbsp; 既然目光没有看见天下人的苦难,

    又何必为那些身外之事,身外之人而烦忧呢?

    何况古之所谓“天下”,当有天下之主来顾虑;

    所谓“国”者,当有诸侯来顾虑。

    先秦史册之上,君主不顾其国,其臣出奔他国,另投新主者,更是常见之事。

    少有哭着喊着“我要为国家献出生命,献出一切”的。

    所以在三代之时,

    为了家人而违背君主的行为,还会得到一些人的称赞,认为这个是自然的“孝”,是顺应自然造化的选择。

    到了战国之时,

    孟子也同弟子讨论过“舜窃负而逃”的假设,最后得到的结果,仍旧是“舍忠取孝”。

    这是春秋时大义灭亲的石碏,能够引来当时之人惊叹的一大原因。

    也是历代与国同亡的臣子,能得到称赞记录的原因。

    等到君主的权位日益高升强大,愈发重视臣子对自己的“忠”,对它的宣传也日益加重,这才使得“忠孝”成为了常见的并列之语。

    但对才加冠没多久的王景来说,

    他既没有出仕的意愿,当今天子又是雄才伟略之主,将天下治理的颇为太平,又何必为国家多生忧虑呢?

    奉养他那年迈的祖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话语,

    对王景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写照呢?

    可王延世还是放不下治理洪水的念想。

    他仍企图劝说王景。

    ……

    “总不能让洪水继续泛滥吧?”

    新朝的时候,洪水肆意的没过百姓的农田。

    现在汉朝复兴了,洪水还能肆意的没过百姓的农田,

    那汉朝不是白复兴了吗?

    “黄河流过这么多的地方,受其影响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家。”

    “从王莽始建国三年决堤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年,两三代人了。”

    “怎么能让前人的错误,一直祸害现在的人呢?”

    劝说王景再次失败后,王延世跟何博坐在洛水汇入黄河之处的岸边,看着那因两条河水交流碰撞,从而生出的水沫发出一声叹息。

    他捧着脸,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好像自己还活着一样。

    何博这个黄河河伯却是一点良心都没有,只对他说道,“你在暗示我什么吗?”

    “可你也是知道的,泛滥又不是我故意为之的。”

    若何博有心如此,

    那黄河可不止会淹过两州之地。

    早就成灭世的大洪水了!

    什么河南河北?

    哼,

    都给我去河底下咕噜咕噜去!

    王延世没有反驳他的话,只看了眼长安和

最新小说: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红楼之胜天半子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暴君吕布 落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