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搀着车架的扶手,在颠簸中发出喃喃的声音。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夕阳西下,
车马逐渐的远行,走向太阳升起的东方。
而路过新都的时候,
王莽过来求见孔光。
这位被孔光看着长大,一手教导起来的,如今也正年迈起来的学生,还是那副谦和温顺的模样。
他按照礼节向孔光表达了问候,关心着长辈舟车劳顿的身体。
孔光哀叹了一声说,“我的身体不是很好。”
“大汉江山也不是很好。”
“巨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王莽想了想,然后垂着眼睛说道:“可能是君主还不够好吧。”
“成帝的时候,懈怠了国政,使得天灾兴起,朝廷的压力得到增加,问题得到增多。”
“现在的天子,也没有坚定的意志,没办法任用老师您这样的贤人,推行有利于社稷的政策。”
“如果元成之时,君主能够严格的约束自己,按照法度行事,不因为自己的喜恶而随心所欲……那么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抑制,让其不至于萌发壮大。”
“是这样吗?”
孔光听后,深思起来。
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年轻时的他,生活在宣帝的治下;
壮年的他,生活在元帝的治下;
年老的他,则是生活在成帝和当今天子的治下。
他看到了大汉的辉煌和衰败,并正随着这个国家一同老去,走向腐朽阴暗的地下。
“如果能像宣帝那样拥有圣贤的君主,那我家失去朝廷的恩典,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孔光是听说过,宣帝曾因元帝喜好儒学,从而发出斥责之事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初时,
知道这段话的孔光还有些愤懑,觉得宣帝对儒家的认知略有偏颇。
“圣贤的道理怎么会有问题呢?”
“重视德行,推崇教化,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年轻的孔光如此说道。
但等他经历了许多事,见过了许多事后,
这位孔子的后裔,也逐渐意识到,“纯儒”的确不能用来治理国家。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
大汉那肉眼可见的衰败,是从元帝时代开始的。
孔光也因此在事后苦笑起来。
他对自己说道:
“明明知道宣帝是治世的明君,为什么却不认同他作为君主所言明的这段话呢?”
“难道是觉得自己比宣帝还要擅长治理国家,处理各种事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