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早拿出来的两块馕,则是被赵申捏碎,泡到了菜肴的汤水里,又加了些清水,分给猫狗们享用了。
毕竟上帝都跟它们立约了,
赵申怎能委屈它们在一旁流口水?
何博看着他那手劲儿,便咋舌说道,“你的功夫厉害,难怪能在这样的地方迅速传道。”
在西海这样的地方传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这里主要生活的人,都是诸夏的后裔,
他们向来是不热爱教派,对着那泥塑的神灵磕头的。
要磕,
那也只朝着有利于自己生活的磕。
哪个正经人闲着没事去乱拜神啊?
而秦夏之间的联系,
也让老秦人听说过太平道的威名。
这使得贵人们对其颇为不满,担心放任太平道壮大后,后者会重演在新夏的故事,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
当在夏夷杂居的偏僻之地扎根发展的太平道,逐渐朝着秦人聚居的繁华城邑方向发展之时,便迎来了朝廷的打压。
彼时,
秦国还没有遭受动乱,
即便平静的水面下暗潮汹涌,可以从细微之处,看出不少崩坏的迹象,
可外来的太平道,到底还是没有同秦廷抗衡的力量。
于是,
当时的大贤良师对传道路线进行了调整,将原本聚集的道士们分散,让他们去其他地方,传播上帝的福音,同时避开秦廷的压制。
而当年还称得上壮年的赵申,便被分派到了大秦的西部地区。
只是,
当他接过代表“贤良师”身份的节杖,披着太平道素来的黄袍,骑上马匹启程没多久时,秦国的内乱到来了。
在那样迅速发展,并蔓延到大秦四方的混乱中,
赵申没有选择避开。
他迎难而上,并凭借自己的武力,一路杀穿了聚山截道的贼寇、掠夺乡民的匪兵、还有那些趁着秦人自顾不暇,企图搞事情的群戎。
他成功来到了陇南郡。
而落脚之后,
赵申便发现:
由于陇南郡山谷颇多,使得不少蛮夷避开了老秦人的教化,保留着原本的习俗和风气,在此繁衍生存。
这些家伙多有着自己的信仰,并不会轻易接受太平道的理念,还对外来的道士保有无故的恶意和排斥。
赵申无奈,
只能轻叹一声,随后挺身而出,用暴力告诉当地群戎,信仰太平道的好处。
最起码,
乖乖信奉,追随自己,赵申不会把他们打死。
而赵申的殴打,很快使得群戎的眼神当即清澈起来:
这力道,
这方式,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