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话音落下,庙堂诸公的眼神顿时变得飘忽,在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和丞相匡衡之间游离起来。
匡衡,
是元帝时期得到提拔的官员,
他出身地方寒门,幼时便极为好学,有“凿壁偷光”的事迹流传——
虽然在这般的声名传播开去后,
曾有一名闲游浪荡的家伙专门跑到匡衡家中,询问他们家“都能读书了,为何还点不起火把照明呢?”、“凿壁能有多少光,为什么不直接把整面墙拆了呢?”、“既然偷了邻居的光,那后面有还回去吗?”等等胡搅盲缠的问题,
但匡衡父母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并不与他计较,只是令家中仆人一拥而上,拿着棍棒将那闲人赶走了。
及至匡衡长大,
元帝治理天下时,他便凭借好学和通晓儒学经典的名声,得到当地官员举荐,入朝为官,随后平步青云,获封乐安侯,并在建昭三年,成为了大汉的丞相。
可以说,
论出身,论做官,论依附天子得其欢心,
天底下没有谁比匡衡更能作为榜样的了。
在世代封侯的贵人们日益垄断朝廷职位的眼下,
匡衡能以寒门之身,一路做到朝廷丞相,如何不能算“励志”呢?
可惜,
欣赏匡衡的元帝刘奭已经去世了,
现在是皇帝刘骜的时代!
比起先帝,
刘骜更加的随性,对于礼法,更多的是“哦哦”两声,然后便去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了。
其他人爱咋咋地吧!
如此,
匡衡这名当世大儒在朝堂上的位置,在失去了皇权的加持后,便迎来了挑战。
毕竟他可不像孔光,
有个实打实的,开创了儒家学派,堪称“圣人”的先祖。
而且王凤也很讨厌匡衡这个丞相。
因为对比起没有心眼,很容易被人忽悠到的孔光,
匡衡就是个混成精的老狐狸!
哪怕对方知道时局有变,低调了许多,在朝会时总保持着沉默,对王凤的提议也一向附和,
可霸道的王凤还是觉得:
朝政应当由王氏做主!
他需要的应声虫,也当是王氏的人,
匡衡再怎么听话懂事,也不会受到王凤的接纳!
所以,
当前段时日,匡衡的儿子醉酒杀人被捕入狱,匡衡心知在王凤的排挤打压下,他这个失权的丞相,无法轻易救出自己的儿子,甚至还有受到牵连。
为了保住儿子和位子,
匡衡直接摘了帽子,脱掉鞋子,跑到皇帝面前请罪,哭诉自己这个父亲的失职。
皇帝被他哭的烦心,便下旨将这件事轻轻揭过。
这是匡衡今日还能安坐朝堂,给王凤添堵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