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因为儒学如今,已在皇帝的偏袒下,成为了唯一的“正统思想”,
作为孔子后裔的孔家,必须被摆到人前,成为招牌,对其文脉表达出毫无疑问的支持……
总而言之,
孔霸对许多人和事,
心里都有些许的了解和预见,
可他对于权利的不舍,对于名望的追求,对于国家的期待,乃至于对于那些高高在上,可以捧儒学为正统,也可以向当年抛弃黄老那样,抛弃儒学的贵人的恐惧,
都让他徘徊踟蹰,直到生命的终结之时。
“你未来会怎么样呢?”
“大汉未来会怎么样呢?”
孔霸用最后的力气,挪动着手指,触碰着儿子掌心间的纹路。
孔光还没有说什么,
他的父亲就偏转了脑袋,意识不清的喃喃道:
“我真的不知道了。”
说完,
他就停止了呼吸,
结束了自己明明享受了许多年富贵荣华,拥有天下追捧的名望,可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做的一生。
孔光主持了父亲的葬礼,并按照儒家的制度,在曲阜守了三年的孝期。
而孝期刚一结束,
皇帝的诏令便很快到来。
孔光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语,有推脱拒绝的想法。
可家族催促他应下,“先祖为了求官,辅佐圣君治理国家,有周游列国的艰辛。”
“如今有这般优良的条件,有仁爱的圣天子在位,你为什么止步不前呢?”
你孔光作为主脉可以清贫乐道,
他们这些分支,却还是需要依赖家族,才能潇洒生活的!
皇帝随后在新的诏令中,也直白的告诉孔光:
“我听说拥有才能和智慧的贤人,不会吝啬施展自己的才智,只会在暴君独夫掌握权力的时候,逃入山野之间,显示自己的气节风骨。”
“现在国家没有大问题,天地也没有降下灾祸,警示我这位天子的过失,你作为孔子的后裔,负有显赫的名望,却不愿意来长安辅佐我,难道是对我有所不满吗?”
孔光哪里会承认这样的话语呢?
他匍匐在地上,很快就接受了诏令,来到长安担任尚书的职位,成为了皇帝亲近的臣子。
又有许多贵人王孙来到他的府邸之中,拜访他,庆贺他。
只是在故乡待了三年,
并时刻思索着父亲遗言深意的孔光,这次显得聪明了一些。
他观察着这些人的神色,尝试去探究他们言语间的深意,还偶尔去到民间,了解平民的生活。
然后,
孔光便为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感到了十分的震惊。
他开始明悟当年友人的话语,知道了父亲的忧虑,随后在胸膛中生出想要焚烧那些污秽,让人间再次清明起来的火焰。
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