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一点。
诸夏血脉里的务实本能,让他们自动忽略了这点“小事”,更加关注那些南来北往,被人称之为“报郎”的家伙嘴中,所谓的“独家新闻”。
很多时候,
这些来历不明,很难被人找到踪迹的“报郎”,不会向百姓诉说自己的看法,只会带着卷成一卷的,在上面写满了文字的巨大纸张,来到热闹的乡野集市之中。
他们在人群中把自己的手高高举起,等“所有目光向我看齐”后,就会把纸张打开,将上面书写的各方见闻,转述给大家。
至于百姓们听说这些事情后有何想法,发出什么议论,那可跟他们没有关系了。
毕竟,
他们只是平平无奇,泯然于众人的“报郎”嘛!
而百姓们从“报纸”上得到了“新闻”后,就会在闲暇之时,坐在树荫之下,或者田埂旁边,对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中一些话语,
自然会传到正在巡游的皇帝耳中。
更有胆子大的,会在皇帝下令召见这些言论制造者时,直接在其面前说一些令旁人感到惶恐万分的话语。
好在,
皇帝似乎在寿数将尽之时,找回了年少时那“懒得跟你计较”的脾气。
他没有责罚那些指责自己好大喜功的百姓,还会给予那些敢于指斥乘舆之人赏赐。
在私底下,
皇帝会跟霍嬗、霍光这些受其信任的年轻臣子说,“朕最近想了很多东西,心里的感情十分复杂。”
“在过去的一些事情上,朕的确是有过错的。”
“只是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弥补。”
霍光安慰皇帝,“陛下有这样的心,已经十分贤明了。”
至于该做什么?
年近七十,
还能折腾什么呢?
不如把任务交付给后人,让后继之君去弥补错误。
霍嬗却直爽的说,“眼下不知道怎么弥补,那就在之后讨论相应的措施。”
“可以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免下面的人还要奉行您旧时的命令,而不知道改正,继续给他人带来伤害。”
皇帝当时听了,心里不是很高兴。
他对霍嬗说,“天底下哪有认错的皇帝?”
知错改错可以,
但认错?
这就有点损伤属于“天子”的神性了。
但霍嬗梗着脖子说,“从秦始皇以来,至今又有几位‘皇帝’呢?”
“而且我听说西秦之所以可以得到延续和昌盛,正是因为其太祖召来大集议,反思了秦国历代君主的错误,并且对之进行了纠正。”
“西秦尚且可以指责自己祖先犯下的错误,陛下难道连承认自己的过错,也难以做到吗?”
在西秦复立之初,
在秦人们还蜷缩在西海角落的河谷之时,
嬴辟疆作为君主,为了国家的未来,考虑起了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