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样的做法,符合周礼吗?
曾经对蛮夷重拳出击过的西门豹这时候再次展现了他的务实本能,“其实是符合的。”
“如果蛮夷愿意融入诸夏,成为一员,诸夏并不会过于排斥他。”
“就像当年我抓了许多戎狄,将其中女子许配给诸夏的男子,又让戎狄男子加入军队,替魏国效力一样。”
只要在融合过程中,诸夏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戎狄本身的相貌,和诸夏相差不大,那么将之吸纳进来,承认对方的人籍,又有何不可?
西周初时受封的许多诸侯国,其构建便是“夏君夷民”。
太公望到了齐地,都得先移风易俗一段时间,再提倡周礼呢!
当年大力打击中山,原因无非有二:
一个是白狄长相和诸夏实在不同,看了就恶心!
二个是中山建国之时,势力的确强大,周边又正处于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关键时刻,若要融合,那诸夏的女子,可能就要嫁给戎狄了!
这种婚姻,
就很不符合周礼!
所以绝对要出重拳!
“但目前,的确是诸夏空虚无力之时,就不知道中山国会做什么了。”
西门豹坚信,诸夏一定会遵从先贤的教导,让所有的蛮夷回归自然。
但事情做起来,要讲究时机,也要讲究手段。
想到此时的情况,西门豹也忍不住为赵、齐边境,靠近中山那一边的诸夏子民感到担忧。
不过,
他还没有担忧多久,北边又有消息传过来——
中山国君桓宣布入赘周王室!
从此以后,他就是“姬桓”,而不是白狄出身的中山国“鲜虞桓”了!
究其原因,
乃是姬桓在太行山痛定思痛,总结亡国经验时,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
中山数次被灭,
是因为中山弱小!
为什么中山弱小?
是因为中山出身蛮夷!
为什么武公改革后还是被灭了?
是因为中山的“诸夏化”不够!
中山桓少年亡国后曾经立誓,要学习他的父亲武公挽救中山,现在他复国成功,在对父亲的效仿上,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在重建的宗庙前,宣布要和自己的祖先进行神圣的切割——
除我父我祖之外的先人们,
我今天要告诉你们!
我不做蛮夷了!
于是复国之后,中山国迅速组建起两支队伍,带着大量的财宝,分别前往鲁国和洛邑。
前者去向身为周公直系后人的鲁君学习周礼的真意,并且铸造了精美的青铜器,用以充当束脩。
后者去朝拜周天子,希望可以得到天子的承认,让中山正式列为诸侯,并且提出想要迎娶天子骄的女儿,作为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