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厢小屋里面摆了两张学桌,有个女生在读《千字文》。
董凤兰坐在她的后边,拿起桌子上的识字课本望了望。
先生走了进来,说道:“董凤兰,来,我教你第一课。
‘饭从哪里来的?’‘用米煮的。
’‘米从哪里来的?’‘农人种的。
’”
董凤兰感到好笑,这课文未免太简单了吧,当即说道:“徐先生,我先读些课文,认不得的字问你。”
徐学选点头说:“你读几篇课文,我望住你读。”
董凤兰一口气读了十多篇课文,终于有生字卡了壳,先生便教了一下:“这个字读‘汝’,那个字读‘奉’。
嗯啦,你往下读。”
先生踱步到南屋教男生,女生悄悄地说道:“董凤兰,你已经有了些文化。”
董凤兰将辫子放到背后说:“我识不了多少字,到先生这里读点书,给自己肚里添点墨水。
唉,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孙来凤。
……唉,你辫子打得蹲样,我想把辫子剪掉点,爸爸妈妈都不肯,说不着兴。”
董凤兰笑着说:“老一班人思想古董,辫子剪短一点,有什么着兴不着兴的。”
孙来凤忽然大声读了起来,董凤兰跟着读课文:“学生入校。
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
……”
读了一阵书,孙来凤说:“我要解手了。”
董凤兰问道:“这里解手的茅厕在哪里?”
“不上外面的茅厕,到师娘房间里坐马桶。”
董凤兰说:“我也解手。”
两人一起进了里屋,董凤兰对徐师娘恭敬地说:“我们上马桶解手。”
徐师娘望了一下董凤兰,说道:“你个学生子今年多大呢?”
“十六啦。”
“你也是属马的,正好你们两个小姐岁数一样大。
你们生日哪个大?”
董凤兰已经瞒了一岁,又将生日瞒小,“我九月二十三。”
孙来凤说:“我二月十八。”
董凤兰马上说道:“这么说,我该叫你来凤姐姐。”
先生进了东厢小屋,问道:“书都读下来吗?”
董凤兰说:“先生,我都读下来了。
这课本上的字不多,是小孩读的课文。
我想读字多的书。”
徐学选拿了本《百家姓》给董凤兰,领读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
董凤兰跟在后面读了起来。
“董凤兰呀,你自己读读,再用手在桌子上划划。
我告诉你啊,会读会写,这就有文化了。”
老先生谆谆教导着说。
董凤兰说:“谢谢徐先生,我晓得了。
你什么时候教我写毛笔字?”
徐学选说:“慢慢来吧,你实在要学写毛笔字,那就下午吧。”
董凤兰将辫子放到背后认真读了起来。
“放饭学了。”
徐师娘站在天井里喊道。
孙来凤爬了起来,说道:“凤兰妹呀,先生放饭学了。”
董凤兰说:“我在先生家里吃饭,先生家里每天给我带一顿中饭。
来凤姐姐,你好跑啊。”
董凤兰一丢碗,便拾掇起来,随后把菜碗、饭碗拿到厨房里。
她洗好了碗筷,又把灶台、饭桌抹了一下,随后回到书房读书。
当听到外面的脚步声,她也就小了喉咙。
孙来凤进来笑嘻嘻地说:“凤兰啦,你读书怎这么认真的呢?”
董凤兰说:“我们丫头人家读书的机会少啊,一二年吧,就谈嫁人,哪读得成书的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孙来凤晃着长辫子说:“佩服。
唉,你够晓得你婆家在哪个庄上?”
董凤兰笑着说:“我哪晓得呀,父母不告诉,只能听天由命。
你呢?”
孙来凤噘着嘴说:“梦呢,从小就被父母许配给娘舅表儿,我只见过一次,哪晓得他什么性格。”
董凤兰说:“下午,我们学写毛笔字,以后上了婆家能够写写划划,也许受到青睐。”
孙来凤笑着说:“看来,凤兰你都把事情往好处想。”
董凤兰直起身子说:“来凤姐姐呀,你这就不晓得了,要使自己强大,就得学点本事。
你想靠他人呀,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
你个女人有点本事,可以凭本事吃饭。
人家说,羊儿疯学了三分,过河还可以不掏钱的呢。”
孙来凤摩摸着辫子说:“凤兰呀,我真的服了你。”
董凤兰抓笔姿势不正确,先生说:“执笔应该是这样的,大拇指和两个指头捏住毛笔。”
董凤兰便学着先生的样子写毛笔字,先生马上鼓励道:“不错,但是毛笔字的间架结构要摆布好。”
孙来凤在磨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