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元年秋,洛阳东宫凝芳殿的夜宴已至三更。
殿外金风送爽,阶下梧桐叶簌簌飘落,殿内却暖意融融,青铜灯盏里的鲸油燃得正旺,将满殿君臣的面容映得明灭不定。
太子杨烨执起酒盏,目光扫过座中神色各异的门阀重臣,指尖却悄然攥紧了绢帕——他知道,这场以“品鉴新粮”
为名的夜宴,早已成了五姓七望与东宫的无声战场。
“诸位公侯,”
杨烨起身离席,声音清亮如玉石相击,“今日请诸位来,一是尝新,二是议事。
这土豆亩产千斤,番薯耐旱耐涝,若能在关中、河北推广,三年之内,我大隋可无饥馑之忧。”
他说着,示意内侍将瓷盘里的蒸土豆分赠众人,目光却在触及博陵崔氏宗主崔弘度时微微一沉。
崔弘度捻起土豆,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半晌才冷笑道:“太子殿下,我大隋自开皇以来,以均田制养民,以世族辅国,何来饥馑之忧?这山野之物,若真推广开来,怕是要乱了农时,扰了民心。”
他话音刚落,范阳卢氏的卢恺立刻附和:“崔公所言极是。
我等世族,世代经营田亩,岂会不知农桑之理?太子此举,怕是听了奸人蛊惑,忘了祖宗规矩。”
杨烨心中冷笑。
他穿越到这大隋已近十年,从一个懵懂的异世魂灵,长成如今储君,早已摸清了这些门阀的心思。
他们怕的不是土豆番薯,是怕这些新粮打破均田制下的土地垄断,怕他借着推广新粮的由头,削弱世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他正要反驳,却见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总管李德全跌跌撞撞跑进来,脸色惨白:“殿下!
陛下……陛下驾临!”
满殿君臣顿时噤声,纷纷起身迎驾。
杨坚身着赭黄常服,龙行虎步踏入殿中,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杨烨身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听说,诸位对太子推广新粮之事颇有微词?”
他顿了顿,不等众人回话,便拿起瓷盘中的番薯,掰下一块放入口中,咀嚼片刻后颔:“此物甘甜软糯,饱腹感强,确是好粮。
太子此举,利国利民,朕准了。”
杨坚的话如惊雷般炸在殿中,崔弘度等人脸色骤变,却不敢反驳。
杨烨心中一暖,眼眶微微热。
这十年里,杨坚待他如亲子,不仅力排众议立他为太子,更在他推行科举、整顿吏治时屡屡撑腰。
可这份信任,也让他成了门阀的眼中钉——他们不敢对杨坚动手,便只能将矛头对准他这个储君。
夜宴散后,杨烨带着侍卫返回东宫寝殿。
月色如水,洒在青石路上,映出他修长的身影。
他边走边思索,崔弘度今日的态度格外强硬,卢恺更是话里藏刀,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前世他在历史书上读过,五姓七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手段狠辣,连皇室都敢算计。
如今他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定会使出阴招。
“殿下,小心!”
贴身侍卫统领秦琼突然大喝一声,猛地将杨烨扑倒在地。
几乎是同时,三支羽箭破空而来,钉在杨烨方才站立的地方,箭羽还在微微颤动。
杨烨只觉后背一阵刺痛,想来是被碎石擦伤,他顾不上疼痛,抬头望去,只见暗处窜出十几个黑衣蒙面人,手持长刀,朝着他们扑来。
“护驾!”
秦琼拔剑出鞘,声音震彻夜空。
东宫侍卫纷纷拔刀迎战,与黑衣人缠斗在一起。
杨烨被侍卫护在中间,目光死死盯着为的黑衣人——那人身材高大,刀法狠厉,每一刀都朝着侍卫的要害砍去,显然是顶尖高手。
他心中一紧,这些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取他性命。
“殿下,此地危险,快随我退入寝殿!”
秦琼一边格挡黑衣人,一边朝着杨烨喊道。
杨烨却摇了摇头,他知道,一旦退入寝殿,就会被困住,到时候更难脱身。
他环顾四周,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假山,便对秦琼喊道:“秦大哥,带我去假山那边,那里易守难攻!”
秦琼点头,挥剑逼退面前的黑衣人,护着杨烨朝着假山跑去。
黑衣人紧追不舍,刀光剑影中,不时有侍卫倒下,鲜血染红了青石路。
杨烨的心像被揪紧一般,这些侍卫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却为了保护他而牺牲,他心中既有愧疚,又有愤怒。
跑到假山脚下,秦琼将杨烨护在假山石后,自己则守在入口处,与黑衣人对峙。
为的黑衣人冷笑一声:“太子殿下,束手就擒吧!
你推行新政,得罪了天下世族,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杨烨握紧拳头,大声反驳:“我推行新政,是为了大隋百姓,为了大隋江山!
你们这些世族爪牙,为了一己私利,竟敢刺杀储君,难道就不怕诛连九族吗?”
“诛连九族?”
为的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