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章瀛洲易名,大快人心
华武十二年深秋,东瀛太宰府遗址前,林冲亲手将刻有"
华岛"
二字的青铜碑推入地基。
碑身正面是汉隶"
华岛"
,背面用东瀛假名刻着"
海平民乐,共奉大华"
。
当第一捧土覆上碑座时,原东瀛僧人空海的弟子惠萼忽然合十:"
当年师父西渡求法,今大华皇帝东渡安民,此乃佛法东渐之象。
"
林冲望着台下跪坐的东瀛百姓,他们身上的和服已缝上狼头纹的襟边:"
从今日起,这里不再是东瀛,是大华的华岛行省。
你们的土地、神社依旧,只是多了个能护佑你们出海打鱼的‘海东舰卫’。
"
新任华岛巡抚史天泽展开《移民诏》:"
凡大华百姓愿迁华岛者,每户赐良田五亩、耕牛一头,免三年赋税;东瀛旧民能教汉人渔猎者,亦赐同等田产。
"
话音未落,泉州来的移民船队已靠岸,船头载着从江南运来的稻种与桑苗。
第二小章海军经略
安平港的扩建工程在冬日里如火如荼,张铁牛亲自设计的"
海东船坞"
可同时容纳二十艘千料战船。
新造的"
华岛级"
福船采用双层龙骨,船底涂有从占城运来的防蛀漆,桅杆上除了狼头旗,还悬挂着绣有"
海靖"
二字的白帆。
"
陛下,咱们在琉球、澎湖、华岛设了三大海军据点,形成‘东海铁三角’。
"
张铁牛指着海图,每个据点都标有"
烽火台淡水井火器库"
,"
现在海盗若敢犯境,半日之内必有三郡水师合围。
"
海军学院里,东瀛学员正在学习使用"
罗盘差分法"
。
曾为海盗的加藤平九郎握着青铜罗盘,忽然对汉人海师教头说:"
以前在海上靠星象,如今有了这‘定海神针’,哪怕暴雨连天也迷不了路。
"
他腰间的倭刀已换作大华制式的环刀,刀柄缠着狼头纹的丝绳。
第三小章移民实变
春日的华岛平原,移民们正在开垦"
大华屯田"
。
来自浙江的农匠陈阿牛向瀛洲旧民演示曲辕犁的用法:"
这犁铧是渗碳钢打的,比你们的木犁快三倍,翻出来的土坷垃细如面粉。
"
旁边的东瀛少女阿樱跟着学握犁把,间别着从泉州带来的绢花。
夜晚的移民村寨,篝火映照着新修的"
惠民仓"
。
仓前的公告栏用汉、瀛双语写着:"
渔获可在泉州港换铁器,鹿皮能易盐茶,孩童入塾读书免交束修。
"
曾被海盗劫掠的老渔民太郎摸着公告上的狼头印,对儿子说:"
当年海盗烧咱们的船,如今大华水师把海盗的老巢都端了,这狼头旗,比神社的绘马还灵。
"
第四小章海疆靖谧
夏日的东海之上,"
海东舰卫"
的巡逻船队现了一伙残余海盗。
舰长郑虎通过单筒望远镜观察敌船,现对方桅杆上还挂着破烂的旭日旗:"
这帮贼子,竟躲在火山岛的岩缝里。
"
"
火铳手准备,瞄准敌船水线。
"
郑虎一声令下,改良后的"
连火铳"
喷出火舌,密集的铅弹在敌船hu11上打出蜂窝状的孔洞。
不到半个时辰,海盗船便沉没在浪花中,幸存的海盗被捞起时,惊恐地望着汉军士兵腰间的"
安民符"
——那是大华放的海上通行证,凭此可在东海诸港自由贸易。
消息传回华岛,百姓自在港口立起"
海靖碑"
。
曾为海盗向导的渔民次郎摸着碑上的狼头浮雕,对围观的孩童说:"
以前出海要带三升护身符,现在只消看一眼船头的狼头旗,就知道这海面上,没有敢作恶的人。
"
第五小章民生初兴
秋风掠过华岛的梯田,新试种的占城稻垂下金黄的穗子。
东瀛旧民佐藤家的木屋里,传来机杼声——他的妻子正在使用从大华传来的脚踏织布机,将琉球运来的棉花织成带有狼头纹的布匹。
"
阿爸,汉塾先生说下个月带咱们去泉州看‘海灯节’!
"
小女儿美咲举着刚学会写的"
大华"
二字,墨迹未干的纸上,狼头与樱花图案并排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