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矛盾。
宝蓝虽然和二平打过一架,但两人不打不相识,两人后来成为一生的姐妹。
文丽虽然和静安是同学,但是,文丽总是劲劲的,看不上静安和二平这样的人在一起。
文丽瞧不上二平,觉得二平粗俗,说脏话,抽烟,喝酒,打架,跟个太妹一样。
静安私底下在文丽面前,给二平争过口袋。
静安说:“人家都欺负到你跟前了,刀就架在你脖子上,你伸头让人砍脖子?不还手?”
文丽说:“我也在这种地方讨生活,但我就从来不打架——”
静安说:“你不打架,不代表别人不打架,你别总用你的眼光,让别人都活成你那样,那可能吗?秦始皇焚书坑儒都做不到,百家争鸣是必然的——”
两人因为二平,叽咯了几次,闹得有些不愉快。
静安很后悔,不敢让文丽陪她来看望冬儿。
四个人到了幼儿园,老师却说冬儿没来。
静安愣住了,说:“今天也不是星期天呢,没放假吗?”
老师说:“冬儿有病了,她奶奶刚才来电话,说冬儿今天不上学了。”
一听冬儿病了,静安心急如焚,就要去小铺看看冬儿。
文丽不想去,说着各种抱怨的话。
静安说:“文丽,你回去吧,别去了。”
文丽却火了:“我都来了,你还说那话,说这有用吗?”
静安什么也没有说,心里暗暗地发誓,以后,什么事情都别找文丽,她想起来,当年抱着幼小的冬儿,在文丽家睡到半夜,贾聪回来了,文丽就没有留她。
静安只好抱着孩子,在风雪夜流浪,那个冷啊——
这个世界,你靠谁都不是长期的事,别人帮你,一次两次足够了,多了,对方就会有反感。
再说,总靠别人也不是办法,还得靠自己——
2、
四个人四种心情,一起去了静安公婆的小铺。
公公坐在柜台后面一边抽烟,一边答对顾客。静安没看到婆婆和冬儿。
静安着急,又闹心,担心婆婆和冬儿在家里。她是实在不愿意跨进那个有一棵大杏树的院子。
静安跟公公打招呼,闻到:“冬儿在吗?”
她一说话,后屋传出声音,那是冬儿的声音。
冬儿噼哩噗噜地从后屋跑出来,两只脚丫是光着的,连袜子都没穿。
冬儿扑到静安怀里,哭着搂紧静安:“妈妈别走!妈妈别走!”
婆婆从后屋出来,一张脸拉得很长,说:“你怎么又来了?九光不让你看孩子。”
静安说:“我有看孩子的权利,因为我是孩子的妈,法律允许我看孩子。还有,我给冬儿一直拿到18岁的抚养费,凭啥不让我看孩子?
“九光没有权利干涉我回家看孩子,我回来看孩子,是我一个做母亲应尽的责任。”
婆婆口气缓和了一些,说:“我不是不让你来看孩子,可你也看到了,你来一回,孩子就狼哇地哭,等你走了,孩子着急上火就得病,你说你来看孩子干啥,这不是招孩子吗?”
静安说:“如果我跟冬儿约好,一周来看一次孩子,孩子就不会着急上火得病,就是因为你们不让我来看孩子,孩子以为我下次再也不会来了,才着急上火的——”
婆婆说不过静安,就说:“赶紧走吧,要不九光回来,你们还得打架。”
文丽已经从小铺出去了。宝蓝也走了出去,到外面抽烟。只有二平,在旁边低声地安慰冬儿。
二平说:“冬儿,你妈妈来,你要是哭,要是得病,你妈以后就不敢来了,你要坚强点,下周,小姨还陪你妈妈来看你。”
冬儿也懂事了,连忙用手臂擦着眼泪和鼻涕,说:“我不哭,我不哭——”
冬儿说着,可眼泪又成双成对地往下落。
静安揪心地难受,紧紧地抱住冬儿。真想把冬儿揣在怀里——
冬儿发烧了,静安给冬儿穿上袜子,换上新的鞋子,穿上新买的羽绒服。
花钱给女儿买东西,给女儿打扮起来,那种心情啊,静安一辈子都忘不了。
静安带着冬儿去了一趟诊所,打了退烧针,又买了药。冬儿真的长大了,打针的时候竟然没有哭。
回到小铺,静安让冬儿吃药,冬儿竟然自己把药片放到嘴里,接过静安递过去的水,一口就把药吃了。
静安看着冬儿,眼泪往肚子里流。要受过多少苦,冬儿才会成长到这样啊?
每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遭一点罪,可现实又让母亲选择另一条路,母亲的心纠结,矛盾,又煎熬。
无论多么舍不得,也到了分手的时候。
静安答应冬儿:“妈妈下周的这一天,还会来看你。你要乖乖的,听爷爷奶奶话,好好学习,缺什么少什么,等妈妈来了跟妈妈说。”
冬儿小声地说:“我啥也不要,就要妈妈——”
冬儿一边说,一边掉眼泪,她不敢哭出声,怕爷爷奶奶骂她,她无声地掉眼泪,这让静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