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祸乱,根源在于王帐中的那位(指篡位可汗)得位不正,致使人心离散,酿成巨祸。”
咸安公主开门见山的说道:“当务之急,是尽快拥立新汗,安定人心!”
颉于伽斯虽然实力大损,但余威尚在,立刻接口道:
可敦所言极是,忠贞可汗乃长寿天亲可汗嫡子,不幸遇害,理应由其子嗣继承汗位。
“本相以为,阿啜王子年纪虽幼,但血统纯正,当立为新汗!”
这是他原本的计划,此刻提出,既是惯例,也试图争取一些主动权。
叶公主嘴唇动了动,本来还想反对,但看到咸安公主平静的目光,还有帐外隐约可见的铁甲卫士,又把话咽了回去。
当前敌强我弱,因此最主要是优先保住自己的势力不损。
至于她推上的那位可汗?有时候某些牺牲也是一种必然,否则其他人就该全都针对自己了。
咸安公主微微颔首,自然顺势而为道:
“大相所言,合乎礼法,本宫亦认为阿啜是可汗的不二人选,国不可一日无君,此事宜早不宜迟。”
她目光扫过众人,强势的说道:
“若无人异议,便如此定了,我等当共同上书大唐天子,请求册封阿啜为新的回鹘可汗。”
无人敢反对,很快三方共同签署的奏表,便被快马送往长安。
接下来,便是处理“伪汗”的问题。
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在咸安公主、颉于伽斯、叶公主三方“一致”的意志下。
那位篡位没多久的可汗被以“弑君篡位”的罪名从汗位上拖下,公开处决,其亲近势力也被连根拔起。
经过前后两轮清洗,回鹘王族药罗葛氏势力大减,为日后的权力格局埋下了伏笔。
最后,便是最关键的地位问题。
按照回鹘旧俗,新可汗阿啜继位后,应娶前任可汗的可敦(即咸安公主)为妻。
但咸安公主劳神费力的搞了这么一出,本就是想要避免这样的结局,岂会甘心接受这种命运?
在宣布阿啜即位的仪式上,咸安公主身着盛装,站在年幼的阿啜身旁。
随后面对帐内众多回鹘贵族,朗声说道:
“阿啜年幼,尚不能处理国政,本宫乃大唐公主,受命和亲,旨在维系唐回友好。”
“今依据中原礼法,本宫以太上可敦(相当于太皇太后,因其嫁与阿啜祖父)之名,临朝摄政,辅佐新汗,直至其成年!”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帐内一片寂静。
若是平常,自然由不得咸安公主如此肆意妄为,奈何如今咸安公主兵强马壮,是当前王帐中最大的一方势力,而且看样子还获得大唐支持。
颉于伽斯和叶公主等人纵然心有不甘,但自身实力受损严重,也只能徒呼奈何。
加上对方又抬出了“大唐”和“中原礼法”的大旗,他们只能选择屈服。
除此之外,林昊还协助咸安公主,迅速地清理了王帐附近反对她的势力。
又对投靠她的部落大肆封赏,利用在此次内乱中被清理家族留下的草场、财宝还有官职笼络了不少人,顿时实力大涨。
于是,回鹘历史上第一位以“太上可敦”身份实质摄政的统治者,就此诞生。
这为她未来数十年掌控回鹘大权,奠定了法理基础。
······
局势初步稳定后,林昊知道是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了,秘密觐见咸安公主。
“公主殿下,回鹘之事已定,西域诸务繁多,臣需返回了轮台了!”林昊拱手道。
咸安公主看着眼前这位,以一己之力搅动回鹘风云,助她登上权力巅峰的男子,眼中带着真诚和感激道:
“林大都督此番相助之恩,本宫没齿难忘,若非大都督运筹帷幄,鼎力相助,绝无今日之局面。”
她顿了顿,郑重的承诺道:
“请都督转告郭郡王、杨都护,自此之后,回鹘便是大唐最坚定的盟友。”
“但凡西域有所需,或对抗吐蕃之情报、物资,本宫必竭力相助!”
她命人取来早已备好的厚礼,多是回鹘的珍宝、良驹,赠予林昊及西域唐军,以示谢意。
临别时,她亲自将林昊送至帐外,望着南方,轻声道:
“但愿他日相见,非在这塞外王帐,而是在长安大明宫内,共庆大唐复兴之时!”
此言一出,林昊脑海中千回百转,瞬间就明白对方的心思,虽然隐藏的极深,但还是被林昊所察觉。
不得不说,李二和武周两位皇帝,给大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但凡沾点皇室血统,都想学习他们。
不过林昊权当不知道,肃然回礼道:“殿下保重,想必那一日不会太远!”
带着与回鹘牢固联盟的成果,以及咸安公主的承诺,林昊悄然离开了这片,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草原。
而接下来,林昊的目光看向了,那早就盯上那水草丰茂的伊犁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