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澜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初前身遗留下的微薄积蓄之一,就是一管管的营养液“饲料”
。
尽管它们能提供均衡的营养成分,但他仍愣是把自己给生生吃出了厌食倾向,身体也消瘦得跟毒狗似的。
好吧。
主要还是宋星澜挑食,减少了每日用餐的频率,除非饿到实在受不了,否则根本不愿进食。
但这种日复一日如同完成任务的饮食方式,无疑是他吃抑郁了的重要诱因。
这种切身的体验,让宋星澜对无数同样只能依靠这些“人用饲料”
度日的星际底层人民,产生了一种深切的同情与共情。
真切的“感同身受”
和自幼接受的文明熏陶,让他暗暗决定,在自己有能力之后,能帮别人就帮一下嘛。
哪怕只是稍微改善一下他们的饮食体验,让这些难以下咽的“饲料”
变得稍微可口一点,不那么容易把人吃eo,也是好的。
灵感倒是不缺,老家的各类科幻文学中充满了对未来食品的奇思妙想,各种口味的营养液更是标配。
也就是宋星澜身处的这个星际时代,各大食品巨头抠得要死。
明明科技昌明,生产力高度达,但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却并未随之变得更加均衡,反而在各大垄断巨头的主导下,呈现出愈极端的态势。
在食品工业领域,这种分化尤为明显。
对于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边缘星球移民及底层劳动者而言,日常赖以生存的,正是那些宋星澜亲身验证过、嫌弃到导致厌食的、仅满足基础营养需求的“人用饲料”
。
面对如此庞大的刚需消费群体,各大食品巨头却完全地无动于衷。
他们并非没有技术能力去改善这些平价产品的口感和风味。
先进的合成风味技术、食物质构重组工艺对他们而言并非难事,且早已成熟应用于其高端产品线。
但他们普遍认为这类平价产品利润微薄,缺乏投入研的动力,为了改善廉价食品而调整生产线甚至被视为不经济的负收益投资。
对此,联邦政府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为了保障社会基础稳定和公民的基本生存权,总统府确实出台了法规,强制要求所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生产并供应一定比例的、价格受管制的“基础保障型营养产品”
。
然而,资本总能找到规避责任的“灵活”
方式。
各大巨头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有的通过复杂的子公司结构,将“不赚钱”
的平价产品业务剥离出去,制造“亏损严重”
的财务表象,以此向联邦申请降低生产配额;
有的不断游说议会,试图将“基础保障”
的标准一降再降;
更有甚者,会故意让旗下承担平价产品生产任务的工厂“经营不善”
直至破产,然后顺势抛售或关闭,再以“产能不足”
为由,请求削减甚至豁免强制生产配额。
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市面上的平价“人用饲料”
品质常年停滞不前,甚至因不断压缩成本而有所下降。
“唉,资本家的心,可真黑啊。”
宋星澜忍不住再次感慨。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加之深知巨头们对这块“鸡肋市场”
的漠视,他通过杰拉德大叔的渠道留意相关信息,很快以极低的价格,
从一家正急于剥离“不良资产”
的食品集团手中,打包购买了一个最基础的、符合联邦生产标准的通用营养液配方,以及一家设备完善和手续齐全的小型加工厂。
这笔交易在巨头眼中无异于清理垃圾库存,几乎无人关注。
前提条件具备后,宋星澜也算是明确了方向,再次投入闭关。
历时一周的密集研,凭借着身为老钟家人对味道的深刻理解和“华夏贝汁”
原浆的提鲜增味特性,再结合小食堂已开出的各类菜品、甜品、饮品的配方数据库,
以及从科幻作品中汲取的灵感,最终琢磨出了不下二十种风味各异的营养液营养膏配方。
这些配方涵盖了酸甜、苦辣、咸鲜、香麻等各类复合型风味,几乎复刻了小食堂大部分明星产品的味觉体验。
当然,受限于实际原材料种类,并因宋星澜坚决拒绝像市售主流营养液那样大量使用成分表冗长堪比化学教材的合成添加剂。
为此,他特意和之前购买的那批营养液配方用作研对照。
“我滴妈呀!”
宋星澜后知后觉地惊恐现,原身究竟吞下了多少工业合成物。
他暗自咋舌:“当初没被这些工业合成物腌制成化学木乃伊,恐怕都算这波星际土着体质过人。”
宋星澜是真的不愿意、也不敢和那些黑心食品巨头一样,将底层消费者不当人。
因此,在进行配方研时,他还做了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