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一族几乎家家户户可参与。参与的人家,甚至还有打算在自家房前屋后都种菊花的。
孙族长为此还特地跑了趟里正家,两人关起门来商议了许久。在孙族长离开后,里正让长子赵元德把王石井和邵云安喊了过去。
里正很直接地告诉两人,孙族长把菊花茶的事跟他讲了。
里正觉得两人的提议非常好,他也决定资助村里没有宗族庇护的孩子读书,族里读得好的也会有奖励。
红酸果没了,一丈轩那边也断货了。听闻里正家在收大枣和山楂,许掌柜早早就盯着了,催着问什么时候开始做。
里正也在发愁呢,他们收了很多了,但邵云安让他们不要急着做,等年前再做。
里正也想把更多的族人拉入果酱的买卖,族中的公田也种几亩红酸果。
里正把王石井和邵云安叫过来,一是跟他们商量把赵氏一族的人拉进果酱的买卖。
二是询问他们要不要跟着一起种红酸果;三也是提醒他们,王石井怎么说也姓王。
两人给赵氏、孙氏两族都寻了大买卖,王氏一族那边不管,说不过去。
涉及到宗族的事,王石井不吭声。要不是他无法脱离宗族,他一定会让族长把他除名。他对王族里没感情。
邵云安先说买卖的事。
“赵叔,您要不要跟孙族长一样,拉族人入伙,这都由您自己决定。这方子我卖给了您,您要怎么做跟我就没关系了。”
邵云安让里正家先别急着做红枣酱和山楂酱,也是瞅准了过年的商机。
大枣和山楂都耐放。相反,红枣酱用晒过的枣子来做才更正宗,反正要先蒸软了,再弄成泥。
年前是有钱人家置办年货,各处送礼的时候。里正家那时候推出红枣酱、山楂酱,这价钱才能卖得高。
虽说做生意诚信为本,但也不能太老实。什么季节出什么酱,里正家心里要有个谱。
这红枣酱还能分化出“红糖姜汁红枣酱”、“桂圆红枣酱”、“苹果红枣酱”、“桂花红糖红枣酱”、“蜂蜜红枣酱”等等。
山楂酱也有“山楂梅子酱”、“山楂苹果酱”、“山楂陈皮酱”。
这成本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无论是什么酱,噱头越多,那肯定价钱越高。
再说拿大枣酱,这枣子本来就有补血、美容的功效。
这枣子酱一出来,就单纯说对女人最好,可以美容养颜什么的,那价钱还不是蹭蹭蹭往上涨。
有钱人家的女人只要知道这东西好,绝对不会在乎钱。
那山楂酱就说美味又促进消化,家里有那吃饭不好的孩子,配上山楂酱,还能胃口大开。
有钱人家的女人知道这东西对孩子好,也肯定不会在乎钱。
这一来一去,不就能挣得更多了?
只要有了钱,桂圆、红糖、蜂蜜、陈皮这些的贵重东西,也能说收就收。
到时候,不仅钱会越挣越多,这挣钱的路子也会越走越宽。
里正一家子目瞪口呆地看着侃侃而谈的邵云安,只觉得一扇扇挣钱的新大门在他们的眼前徐徐打开。
喝了口水润润嘴,邵云安道:“这果酱一丈轩拿出去不知道翻多少倍卖,咱们该抬抬身价的时候,也得抬抬身价。”
里正一家六口(大人),一个个眼里都是钦佩的小星星,只会点头点头了。
这第一个问题说完,邵云安说第二个问题。村民手里的田当初买来或官府分配时注明种的是粮食,就只能种粮食。
那买些公田种羊奶子果,邵云安觉得也可以。而且不仅是羊奶子果,桃子、杏什么的,山上有的野果树都可以移过来栽种。
若担心村民们不乐意,就剪些嫩枝扦插,也就是多等几年罢了。
里正一家都是种地的好手,慢慢琢磨,这果树也该是没问题。不过邵云安不打算掺和。
家里现在有地,他和王石井还打算把西边山头买下来。山上长的,加上里正家再帮他收的,他也够了。
毕竟羊奶子果酒只是过渡,他的最终目标还是葡萄酒。当然这话,邵云安就没说了。
王石井透露过想买西山的地,里正也一直给他留心着那片山的价钱,现在就等王石井手里有钱了。
反正里正会帮着应对,短时间内估计也不会有人打那片山的主意。
第三个问题,邵云安也很直白:“王氏族内,不是我和井哥不想帮,是不敢帮。
就族里现在这情况,王族长压不住族人,我若给他们弄一笔买卖做,不仅可能落不到好,反而还惹来一身腥。
拿一块肉和一袋米就想换我制茶方子的事都做得出来,还明目张胆的,我哪敢没事找事。”
里正摇头叹气:“王族长太偏袒你家大屋那头,结果闹得族人们都不信服他了。
还好书平是个好的,可他又太年轻,压不住族里的那些老的。王氏一族得有个能服众、能压得住族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