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不注意,结果落下了一身毛病。到老了,才知道吃亏在这儿。”
话音一顿,他又补了一句:“身体本来就不结实,要是身边再有几个不省心的气你,那可真是更难受了。”
说完,他还特意回头瞟了一眼陈露阳。
陈露阳愣了下,眨巴着眼:???
——看我干啥?我啥时候气过您了?
王轻舟没给他琢磨的工夫,缓声叮嘱道:“小陈啊,别光一门心思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进出口预展的事儿,是咱厂的头等大事,你得多上上心。”
陈露阳立刻一收神,挺直腰板,正色表态:“保证完成任务!”
…………
这一场会开下来。
嗯~咋说呢。
挺闹心呐!
陈露阳低头瞅着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面勾勾画画,密密麻麻记了不少东西。
可一条条捋下来,却越看越别扭。
真邪了门了……
不管是油路软管鼓包渗油,还是新车试验里橡胶硬度偏差过大,主要问题都指向自己分管的橡胶车间。
这也就是厂长和副厂长对自己还挺好,没说啥。
换成别的车间主任,估计早就被喊起来,罚站着开会了。
但是没有办法。
橡胶车间本就是厂里的短板。
当初差点儿被并掉就不说了,能保留下来都是领导们为了给陈露阳一个平台,权衡再三的结果。
虽然这两年,橡胶车间在陈露阳的奔走下,原料有了保证,硫化剂也得到了解决,还扩充了不少工人力量。
可是材料和技术的缺口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想要把问题压下去,就只能靠两条路:
要么,就继续向外部争取支持。无论是市里还是部里,只要有机会就去要点新设备、新工艺;
要么,把厂里有限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稳定经验,把眼下的短板慢慢补上。
而第二个“要么”,怎么都比第一个“要么”来的慢。
“项国武不是在橡胶厂研究再生橡胶技术么!”
“他到底研究咋样了啊!”
陈露阳皱着眉头,手指在本上敲了敲。
说起来,项国武确实是离厂时间太久了。
他身为主任,确实是在队伍管理上有不足。
要是项国武再不回来,于公于私,他都得去橡胶厂走一趟。
说来也巧,
当天晚上,陈露阳刚吃完饭没多久,陈家小院就传来了敲门声。
“谁啊?”
陈露阳披着棉袄跑出堂屋,
门一开,只见项国武有些拘谨的站在门口,
瞧见陈露阳,项国武咧嘴一笑,声音里透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