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厂车卖到全国,可最真实、最及时的反馈,都在片儿城修理厂。”
“我建议成立一个‘使用跟踪反馈小组’,把维修记录、用户意见统一收集,反哺设计与工艺。”
说到这里,陈露阳心里闪过一丝火热。
一旦修理厂能牵头,成为厂里第一个正式立项的“反馈小组”。
那就意味着修理厂的地位能被全厂承认,不再只是个维修点,而是厂部制度链条里的一环。
这样一来,修理厂就能名正言顺地和总装、设计平起平坐,话语权都能硬生生往上抬了一截。
而且,一旦这套机制跑顺了,
数据从修理厂出,汇到厂部,再反馈回设计工艺,到时候他这个小小的主任就成了中间的“必经之路”。
不管是哪个车间、哪个工程师,想拿到第一手的市场资料,都得经过他这一关。
这是好处。
对修理厂是好处,
对他陈露阳,更是好处。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了一瞬。
曹青杭先开了口,手指轻轻敲着茶缸盖子:“小陈这话有理。”
“咱们厂平时靠试验场的数据,环境太理想化,很多毛病在台架子上看不出来,一到市场上就暴露。修理厂天天接触坏车,问题最直观。”
郝逢春也点了点头,低声道:“是啊,设计图纸画得再漂亮,不如修理厂一个返修单来得实在。”
“有时候我们设计上觉得没毛病,可车一跑进修理厂,问题就全暴露出来了。要是能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少走不少弯路。”
可很快,一个戴眼镜的技术员皱眉提出了质疑:
“修理厂能代表全国吗?片儿城的情况,油品、路况、气候都有它的特殊性,咱们要是太依赖一个地区的数据,容易以偏概全。”
会议室里顿时又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
“确实是,北方冻得厉害,南方潮湿闷热,用户用车习惯也不一样。”
“还有路况差异呢。大城市柏油路,小县城还是土路石子路,用车强度根本没法比。”
“再说油品,各地炼油厂的水平和质量不一样,有的相对干净,有的则是轻质油里杂质一大堆,油管三天两头堵。”
“问题集中在那儿,不代表别的地方也一样。”
“是啊,咱劲霸车卖得越来越广,南来北往都有。”
“我觉得咱们不能只盯着片儿城一个点,更不能把个别现象当成普遍规律。”
“建立小组是好事,可别到头来只看一个点的数据,就让全厂跟着改。”
……
会议室里嗡嗡一片,声音此起彼伏,似乎每个人都能举出一条道理来。
陈露阳当场开口:“我没说修理厂能代表全部。”
“可至少,它能代表最直接、最真实的用户声音。那些坏车、返修单,就是最清楚的提醒。”
“我们厂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地方能把这些东西系统地收集起来。”
“如果连这一点都抓不住,那全国范围内的更大问题,我们又靠什么来判断?”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