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轻叹口气,陈拓问道:
“小陈,你这半年在片儿城过得挺顺利?”
陈露阳的注意力被拉回来,几乎想都没想,就摇头:“不咋顺利。”
嗯???
听到陈露阳的话,陈拓和陈今越全都一愣。
“学校方面,倒还好。”陈露阳开口道:
“经济系为我单独开了一门公开课,让我给大家做原著解读和领学。我每周编译原著还能赚点稿费。”
“哲学系那边,我跟着大三的学生上课,老师想让我也翻译原著,但是我又要学习又要忙本专业的事,实在没时间,就拒绝了。”
“不过后来也没躲过去。”陈露阳幽幽叹了一口气。
“我那个项目牵扯了经济系、哲学系和力学系,哲学系老师最后还是给我安排了一堆材料翻译。”
听到他提的“项目”,陈今越感兴趣道:
“你的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之前在北大学刊里,陈拓、陈今越都看着上面的通用化项目,但具体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大家都不太清楚。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忍不住问了起来。
陈露阳解释道:“我现在弄的项目,是小汽车零部件通用化。现在市面上的车型号太多,种类五花八门,修车的时候光靠师傅手艺不够,主要还得看零部件。”
“常常一辆车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缺个零件,结果硬生生要等十天半个月。”
“我想着,既然在片儿城开了修理厂,要是能有一批通用化零部件,不论哪款车进来,都能直接换,修车也就不再那么费劲。这样既方便大家,也能让修理厂站稳脚跟。”
听到这话,陈今越还不觉得什么,
可是陈拓却是瞳孔一缩,眉毛下意识的挑了一下。
“那你项目开展的顺利吗?”陈今越问。
“不太顺利。”陈露阳如实开口。
“咱们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在片儿城开修理厂,一没人二没钱的,想要干点啥都容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该找谁。”
“生产第一批通用件的时候,还算容易。我在片儿城找了几个小作坊,小作坊的老师傅手艺还算不错,能帮个忙。”
“但是生产第二批的时候,小作坊就不顶用了,而大厂子又不乐意接,事情就卡住了。”
“没办法,我只能四处跑技校,想着用技校的力量走产学联合的路子搞生产。我拿着地图,满片儿城挨家技校跑,但是人家也不理我……”
陈露阳说这句的时候,声音明显带着苦涩。
“不过好在我师兄是市经委的副主任,他看我得项目不错,就把我拉进了市里一个试点,还给我配了四个大技校干活。算上我之前找的两家,现在一共有6家技校跟着我们一起干。”
“六家技校?!”
陈今越咋舌,忍不住插嘴:“这规模不得顶个小厂子?”
陈露阳一脸谦虚:“也差不多吧~”
陈拓缓缓开口道:“能把六家技校拉进来,这可不是小事啊。别看你嘴上说不顺利,可这路子走对了,就是个大局面。”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