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字如同带有魔力,瞬间在叶修的心海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艘庞大舰体的身影——那艘历经坎坷、远涉重洋才最终归国的六万五千吨级钢铁巨舰!
那艘承载了无数国人航母梦想、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北方某处造船厂船台上,等待着涅盘重生的海上霸主!
一股混合着震惊、激动与难以置信的情绪瞬间攫住了叶修。
他虽然是陆军,但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他太清楚“瓦良格”对于共和国海军,乃至对于整个国家意味着什么!那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是走向深蓝的基石!
“真的?!是……去看它?”叶修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显沙哑,他甚至下意识地确认了一遍。
这消息来得太突然,比他之前接到参加护航起航仪式的邀请还要意外。
陈少将肯定地点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没错!首长特意安排的。你之前在总部关于护航行动的见解,让首长们觉得你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陆军一域。
让你去看看我们海军未来的‘定海神针’,或许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飞机在跑道上开始加速,随即轻盈地跃入云端。叶修靠在舷窗边,望着窗外翻涌的云海,心潮却久久难以平静。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那艘巨舰充满传奇与艰辛的过往……
他想起了那锈迹斑斑的舰体在黑海风暴中挣扎的身影;
想起了那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时的外交博弈与重重阻挠;
想起了那漫长的、没有动力的拖航旅程,如同一个失去家园的巨兽,在茫茫大海上孤独地漂泊;
更想起了无数海军官兵、工程师、工人们,是如何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一点地研究、消化、吸收这艘未完工巨舰所蕴含的技术奥秘……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叶修在心中无声地感叹了一句。这句古老的谚语,此刻在他心中有了无比真切的分量。
陆军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依靠强大的动员能力和意志力建立起来,但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的是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积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文化沉淀。
每一艘主力战舰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国家工业、科技、经济的综合实力。这艘“瓦良格”的回购与改造,其意义远超一艘军舰本身,它是在为一个民族的海洋梦想,打下第一根,也是最艰难的一根桩基。
“陈部长,”叶修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语气郑重地看向身边的少将,“‘瓦良格’一路回来,太不容易了。你们海军,是真正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陈少将闻言,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感慨:“是啊,叶师长。不容易,真的太不容易了。你可能想象不到,当年为了把它弄回来,我们付出了多少。
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智慧、耐心,甚至是屈辱。
很多人当时都不理解,觉得我们花大价钱买了个‘空壳子’,是个‘冤大头’。”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但我们必须要有这个‘壳子’!
没有这个壳子,我们连航母长得什么样、内部结构如何布局,都只能靠猜!有了它,我们才有了学习的范本,才有了追赶的起点!”
另一位坐在前排的海军装备专家也回过头,加入了谈话,他的语气则更侧重于技术层面:
“叶师长,你是搞陆军合成的,应该明白体系的重要性。航母本身只是一个平台,真正的战斗力在于围绕它构建的编队体系——
舰载机、护航舰艇、潜艇、综合补给……以及最关键的人才培养。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搭建这个体系。
‘瓦良格’的改装,不仅仅是修复和续建,更是一次全面的、针对我们自身需求和未来作战环境的再设计。”
叶修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他联想到自己正在推动的陆军合成化改革,虽然领域不同,但内核何其相似!
都是要打破旧有藩篱,整合不同要素,构建一个全新的、更高效的作战体系。他感慨道:
“专家说得对。体系化建设是核心。我们陆军搞合成化,也是想把坦克、步兵、炮兵、防空这些‘拳头’捏在一起,形成合力。
海军搞航母编队,是把空中、水面、水下的力量整合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这难度和复杂度,比我们只高不低。”
“哈哈,叶师长能理解就好!”陈少将笑道,“所以说,首长让你来看看,是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