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关键,尤其是数据链融合,这是形成体系战斗力的‘神经’。总装那边,我会亲自打招呼,让他们成立专项小组,对接你们的需求。”
“感谢首长支持!”叶修立正回应。
汇报完合成化改革的具体事项,叶修本以为此次汇报接近尾声。
不料,总参谋长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叶修,合成化改革是陆军的未来,你们要大胆探索。不过,眼光也不能只盯着脚下这片土地。
月底,我们海军将要执行首次亚丁湾护航任务,这是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一步。你对这次行动,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完全出乎叶修的意料,让他瞬间愣了一下。亚丁湾护航?
这显然是海军司令部负责组织指挥的行动,他一个陆军师长,虽然经历过联合国任务,但对具体的海军护航行动细节,确实了解不多。
几位总部首长,包括一旁列席的海军司令员,都带着一丝考较和期待的目光看向他。
叶修迅速压下心中的意外,大脑开始飞速运转。他虽然不熟悉此次任务的具体部署,但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前世记忆中,关于亚丁湾护航后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经验教训。
他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地开口,语气不卑不亢:
“首长,护航行动属于海军专业范畴,我了解有限,只能从联合作战和战略层面,谈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总参谋长鼓励地点点头:“嗯,就是要听不同军种同志的看法,畅所欲言。”
叶修清了清嗓子,开始陈述:
“首先,我认为此次护航行动,政治和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这不仅是维护国家海上交通线安全的必要举措,更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履行国际义务、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体现,是展示我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形象的关键窗口。”
他顿了顿,看到几位首长眼中流露出赞同的神色,便继续深入:
“从军事层面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情报保障与信息共享。 亚丁湾海域情况复杂,海盗活动诡秘。需要建立与相关国家、国际海事组织以及商船之间的高效情报共享机制。
我们的护航编队,不仅要能打,更要‘看得清、听得明’,提前预警。
第二,法律适用与交战规则。 在公海和国际航道应对非国家行为体的海盗,法律界定和武力使用规则非常复杂、敏感。
一线指挥员必须得到清晰、明确的法律授权和交战规则指导,确保行动既果断有效,又不授人以柄,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第三,远海长期部署的后勤与医疗保障。 编队远离本土,长期在陌生海域活动,对油料、食品、药品的补给,以及舰员的身心健康维护,都是巨大考验。
需要建立可靠、灵活的远海综合保障体系。
第四,与非作战船只的协同。 如何高效、安全地与被护航的商船进行沟通、编队、指挥,尤其是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需要一套标准化、易操作的协同流程。
第五,应对突发情况与舆论管控。 除了海盗,还可能遇到其他突发情况,如可疑船只靠近、人员落水、人道主义救援等。
同时,行动全程暴露在国际媒体聚光灯下,舆论引导和形象管控至关重要,要准备好应对各种可能的质疑和炒作。”
叶修结合自己前世模糊的记忆和这一世对军事的理解,将护航行动中可能遇到的指挥协同、后勤保障、法律冲突、舆论应对等潜在挑战,条分缕析地进行了阐述。
虽然他没有提及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所点出的问题,恰恰是后来护航行动中实际遇到并需要不断完善的关键环节。
他精简而富有洞见的分析,让在座的几位总部首长,特别是那位海军司令员,眼中异彩连连。
他们原本只是想听听这位以敢想敢干、思路开阔着称的年轻陆军将领有什么不同视角,没想到叶修的分析竟然如此切中要害,甚至考虑到了许多他们正在内部研讨、尚未完全形成共识的细节问题。
总参谋长与海军司令员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与赞赏。
待叶修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
最终,那位一直沉默倾听的海军司令员,一位面容黝黑、带着常年风吹日晒痕迹的上将,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洪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