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30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首都的大地上,炎热的夏日气息扑面而来。
然而,在总政招待所的会议室里,却弥漫着一种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氛围。
这座三层楼的会议室,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仿佛要将夏日的喧嚣完全隔绝在外。
室内的空气有些沉闷,混合着旧地毯的尘土味、墨水的清香以及新打印文件的油墨香。
当叶修和李振华轻轻推开会议室的门时,他们发现房间里已经几乎坐满了人。
二十多名代表团成员,年龄从三十出头到五十多岁不等,安静地坐在折叠椅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讲台。
讲台后方,一位肩扛少将军衔的军官正背对着门口,他的身姿挺拔如松,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留下了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外事无小事,言行系国威”。这几个字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将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凝聚起来。
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转过身,面容严肃,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在叶修和李振华身上略微停留了一瞬,两人立刻悄无声息地找到后排空位坐下。
总政外事局的这位王主任,一脸严肃地站在众人面前,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够穿透每个人的内心。
没有多余的寒暄,他开门见山地说道:“同志们,你们即将代表东大军人,踏上鹰酱的土地进行军事交流。这不仅是一项光荣的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极具穿透力,就像一把重锤,每一个字都狠狠地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
众人都静静地聆听着,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王主任接着强调道:“政治与纪律,是我们绝对不能逾越的红线。”他的语气坚定而严肃,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你们每一个人,”他的手指划过全场,“无论军衔高低,专业领域为何,首先的身份是军人,是党的干部。这一点,从你们踏上异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时刻牢记,深深地刻进骨子里!”
他的话语如同警钟一般,在每个人的耳边回响。众人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这一点,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
黑板上又多了几条:
“不该说的秘密不说” – “对方的任何设施、数据、人员情况,未经国内明确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记录、传播、讨论。”
“对方主动提供的资料,必须第一时间报代表团领导审定。”
“不该问的问题不问” – “保持专业交流的定力。对超出交流范围,尤其是涉及我方敏感领域的问题,要巧妙回避,必要时直接拒绝。”
“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所有行程必须集体行动,绝对禁止私自外出,尤其是对方安排的社交场所、非交流单位,必须高度警惕。”
“站稳立场,不卑不亢” – “交流中可以谦虚,但绝不能妄自菲薄。
“要客观介绍我军建设成就,对恶意诋毁和刁难,必须依据事实,有理、有利、有节地予以回应。”
他详细讲解了遇到各种可能情况的预案:
被媒体突然围堵该如何应对,对方人员私下接触试探该如何处理,甚至包括万一出现意外人身安全威胁时的基本处置原则和紧急联络方式。
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强调,要求形成肌肉记忆。
一位负责外事礼仪的中校接过了话筒。内容细致到令人惊讶。
军装何时穿着(正式场合),便装有何要求(整洁、大方、不得奇装异服),领带、皮鞋的细节。
言行:站姿、坐姿、行走姿态。交谈时目光接触的技巧。握手的力量和时长。
“你们的一举一动,在别人眼里,就是东大军人的样子。”中校最后强调,“你们的专业、严谨、自信,就是最好的名片,也是最有力的武器。”
最后,代表团团长——一位来自总参的周姓少将站起身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响彻整个会议室。
“同志们,我们这次的行程并非是一次轻松的旅行,也绝非是去进行所谓的‘朝圣’。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考察之旅。”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继续说道:“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像鹰一样锐利地捕捉每一个细节;
我们的耳朵要像雷达一样灵敏,不放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我们的头脑要像高速运转的计算机一